的生**悟對於演奏者的水平是很有影響的。古時的樂曲都是有這極為強烈的目的的,像是宗教祭祀,又像是外出征戰的鼓勵之用,又像是慶祝豐收的喜悅。若是沒有一個目的,或者缺少一個主題的,那便是靡靡之音,其實如今大多數的音樂……都只能歸到靡靡之音的範疇之內。畢竟都是隻供取樂之用,並沒有很深刻的含義。
然而真正深入淺出,蘊含了大哲理的樂曲又豈是那麼容易就寫出來的?而藝術家被人說神經質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需要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轉化為靈感,用藝術的形式將它記錄下來。
尤記得在十二歲遊歷雲南時,莫雨笙就親眼見到彝族大寨歡迎貴客的大集會,那種質樸純真的好客,那種熱鬧熙攘的繽紛讓莫雨笙領悟到了什麼。而在莫爺爺的老朋友彈奏《彝族舞曲》時,莫雨笙更是深刻地認識到體悟對於演奏家的影響。以陶天的說法就是,在遊歷前後,就《彝族舞曲》這一首曲子,莫雨笙的音樂有了些許變化。
莫雨笙自己再明白不過,想象終究比不上親眼所見。過去他的《彝族舞曲》中的熱鬧和歡騰總是帶著一點虛浮和漫無邊際。在真正見過之後……莫雨笙的《彝族舞曲》才是真正落到了實處,也更加的質樸,更加的動人心絃。
此後,莫雨笙琢磨曲意,就不僅僅是從創作者的年代背景、生活閱歷來。若是條件允許,莫雨笙會去親身體會一番。
只要是學習琵琶的,就繞不開《十面埋伏》這首古老的琵琶曲!
為了讓自己的音樂多出悍武之色,也為了不讓自己的曲子變成一個空架子,莫雨笙主動請莫爺爺出手,讓他去軍隊學習一個星期。莫爺爺大手一揮,同意了。當時第二天莫雨笙就雙手空空地去了x市的軍營訓練地址,還不是什麼新兵蛋子的訓練營,而是直直地往特種兵的軍營而去。
換上迷彩服的莫雨笙沒有那麼顯眼了,可到了目的地,還是很顯眼。因為莫雨笙那柔弱的小身板喲!人家胳膊都趕上莫雨笙的大腿粗了,這絕對不是誇張說法!就這樣,莫雨笙自然是不能“親身體會”一把,作為旁觀者的莫雨笙看著他們揮汗如雨,看著他們誓死不二,看著他們不屈不饒……
都說這世間最為感染人、改造人的莫過於軍隊了。當你身處其中,整齊劃一的動作,滿腔的熱血都會因此而燃燒。可是,莫雨笙就是再激動,也沒人會讓他下場。軍隊的訓練強度本就很大,特種兵的更是要翻一番。光是負重跑便有十公里,別說是負重了,就是讓莫雨笙輕身上陣,一公里都是勉強的了。
莫雨笙不能下場,卻不代表莫雨笙就真的只做“旁觀者”。在閒暇時,莫雨笙總是利用身邊的小樂器,主要是樹葉,給這群人吹上一首小曲。一個星期的時間到了以後,莫雨笙戀戀不捨,那些特種兵們也戀戀不捨。也是,他們接觸到的男人都是漢子式的人,哪裡接觸過莫雨笙這種軟萌乖巧的孩子?單是看著莫雨笙,就有一種要好好疼愛他的感覺,何論傷害?
軍營的強硬莫雨笙是感受到了,可還不夠!那只是日常的,最後莫爺爺給莫雨笙找到了過去的一份影片,是某一支特種小隊出任務的情景。
看著那些隊員一個一個慷慨赴死,和敵人一起同歸於盡的畫面,莫雨笙的心是緊緊揪著的。死得偉大,死得從容……
即便莫雨笙知道他應該低沉,應該傷心,可不可抑制的,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