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部分

極,令他有一種恨不得將對方一腳踹下車去的衝動。可惜此地並非許都,曹丕就算牙再癢,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孫權在他身旁裝腔作勢。

隨著車外的侍女放下幕簾,車廂徹底變成了一個封閉的空間。蔡吉靠在扶几上,仔細打量了一番面前的兩個少年。年少的曹丕內斂恭順,尚未褪去稚氣的臉上,唯有一雙富有曹家特色的丹鳳眼透著犀利機敏。而正介於少年與青年之間的孫亞夫則眉飛入鬢,眼帶桃花,甚是張揚自信。

不過蔡吉這會兒招兩人上車,可不是單純為了養眼的。隨著牛車吱吱轉起,蔡吉換了個坐姿開口向曹丕與孫權問道,"不知兩位如何看待梵學?"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梵學甚是精妙,梵唄更是宛如仙樂。"孫權搶先作答道。

梵唄即佛教音樂,因其極富異域風情,在漢末頗受上層人物喜愛。歷史上曹丕的弟弟曹植就在游魚山之時,聽到山谷流水聲,清揚哀婉。在細聽良久後,曹植深有所悟,乃摹其音節,根據《瑞應本起經》寫為梵唄,撰文制音,傳為後式。這曲《魚山梵》在唐朝時傳入日本、朝鮮諸國,而曹植也被東亞國家奉為了梵唄始祖。

當然眼下的曹植年僅十歲。而作為他哥哥的曹丕就算是對梵唄心有好感,這會兒為了對付"無恥之徒",也不得不唱起了反調,"梵學固有獨到之處,然其僧徒勞人力於土木之功,奪人利於金寶之飾。長此以往,易使物力凋瘵,風俗澆詐。故丕以為此拜佛之風不可漲。"

"曹公子多慮也。不過是些愚夫愚婦,借佛之名祭祀方術,與梵學何干。"孫權不以為然地笑了笑。在他看來蔡吉既然肯出資資助支謙翻譯佛經,那必是對梵學心存了好感。

然而親眼見過蔡吉斥責玄女祠的曹丕,遠比孫權清楚齊侯對宗教的態度。但見他義正辭嚴地駁斥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昔徐州牧陶恭祖好佛。其帳下小吏笮融便大起浮屠寺;以黃金鑄屠像,裹挾信眾萬人有餘。恭祖死後,笮融領其信徒殺官作反,為禍徐揚二州數載方為官軍所滅。如此前車之鑑。豈可不防!"

曹丕對佛教謹慎的態度,讓蔡吉甚是滿意。引進佛學是一回事,管理宗教則是另外一回事。總的來說,曹丕的一席話代表了漢朝士林對佛教的主流看法。在漢儒看來佛的夷狄身份,以及不知臣君之義、父子之情的教義都是要嚴加提防的東西。所以佛教傳入中原雖已百年有餘,但在漢朝卻始終沒能興盛起來。

蔡吉對佛家的態度當然也是謹慎的。因為這個時代的佛教並非後世已與華夏文明融合的漢傳佛教。早期傳入中原的佛教不僅擁有攻擊性,而且權力慾極重。僧侶在利用信徒的虔誠大肆斂財之餘,還裹挾民意,甚至蓄養僧兵。意圖染指皇座。後世的三武一宗滅佛,便可以視作為皇權與神權在中原的四次大交鋒。交鋒的結果自然是皇權大獲全勝,落敗的神權被馴化為皇權統治工具。

無論是信佛還是滅佛,佛教終究會在之後的五百年內滲透整個中華大地。正所謂堵不如疏,在蔡吉看來儘快將佛教馴服併為自己所用,才是自己該琢磨的事情。

想到這裡,蔡吉抬頭掃了一眼面前的兩個少年郎。欣然問道,"那二位可知胡人為何如此熱衷在中土弘揚佛法?"

許是蔡吉的問題太過跳躍,讓前一刻還在爭論梵學優劣的曹丕和孫權不約而同地楞在了當場。蔡吉卻不管二人的反映如何,繼續自顧自地說道,"天下博知,不出三支,來中原弘揚佛法者素以月氏人居多。二位可知這又是為何?"

"月氏始居敦煌﹑祁連間。後為匈奴所破﹐西擊塞王。塞王南走遠徙﹐月氏居其地。武帝元朔元年,漢使張騫至其國。以後兩國往來漸密。據悉月氏共分休密、雙靡、貴霜、胖頓、都密五部歙侯,以貴霜部最強。永元二年貴霜王因求漢公主,被班超拒絕,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