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十餘年前,朝廷推行新政,地方大興教育等等一系列新政,薛仁貴連書都讀不起,更別說後來結婚娶妻了。
薛禮小時讀了幾年免費的小學,然後在家種著家裡幾畝地,有空時在工坊做些工。妻子柳氏十分賢惠,常勸丈夫要出門建功立業,重振門楣。
兩年前,薛仁貴從河東家裡出來,本來是想來遼東投軍。但朝廷用兵高句麗,都是徵召的南北衙精銳,並不招募他這樣沒經驗的。後來盤纏用盡,他又沒臉回家,恰逢見到李家遼南封地上招募衛隊。
他便應募報名,最終透過,成了李家遼南封地旅順港巡邏隊的一員。
在遼南做護衛,待遇確實還不錯的。
只不過薛禮一心想著建功立業,衣錦回鄉。如今眼看著遼東戰事結束,他最終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準備參加朝廷的武舉考試。
朝廷的武舉考試是一年一試,從軍隊和民間選拔優秀的苗子,入講武堂學習,為軍隊培訓優秀軍官。
如果能進講武堂,就能當上軍官,將來就有機會上戰場立功。
他甚至想著到了講武堂,說不定還能得到趙王的親自教導。據說當年第一次武舉考試時,趙王就在考試時直接收了四個學員為親傳弟子。
現在王玄策、高侃、上官儀、劉仁軌四人,都已經成了開國侯了。
多少年輕人心中的崇拜物件。
不過武舉雖不如文科那麼難,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年一試,可一年也只錄取幾百人而已。不但要武藝好,還得有文化。
旅順。
皇帝臨時駐蹕此處。
高句麗已經掃滅,但事情還沒完。
東征將士在等著獎賞,遼東封臣們等著皇帝兌現當初的分封。
就連薛延陀、契丹、奚、室韋、、新羅、百濟、東瀛,都在等皇帝的封賞,甚至最後臨陣倒戈歸附的一些部落,也一樣在等著皇帝的處置。
用時八年,大戰三年,終於滅亡高句麗,現在大家都準備分一杯羹。
目光掃過御座下的漢蕃眾人。
李世民深呼吸幾口氣。
“八年,八年時間,大唐終於復中國子弟之仇,終於收復漢家舊疆!”
“這皆將士用命,宰輔用心,還有大唐的諸藩共同協力而獲得的成功!”
王承恩捧著詔書上前。
“門下:”
王承恩用他那獨特的嗓音高聲宣唱詔書,先是對東征將士的封賞,長長一串的封賞名單。許多將帥獲得加官晉爵以及錢帛賞賜,還有加賜封地的。
連下面的普通將士,也都會有重賞。
又換一份詔書。
這次卻是大唐設立遼東道和朝鮮道兩個新設道,遼東道西界為遼河,東界為鴨綠江,北界達到粟末水南岸,東北則以後世圖門江為界,東北角就是後世的海參崴了。
粟末水就是西流松花江了。這一帶,其實是部族的粟末部的地盤,他們就是生活在粟末水流域一帶。
不過粟末部也早就是高句麗的附屬部落了,比起長白山一帶的白山部,以及更遙遠的黑龍江流域的黑水部,他們算是熟蕃。
前兩年的戰爭中,他們還一直支援著高句麗人。
現在李世民也不客氣,直接把北界劃到了粟末河南岸,白水部這次也吃了虧,東北界也劃到了他們的地盤。
不過細說起來,這個北界,其實也是過去高句麗人的北疆了。
大唐的遼東道西北就與契丹交界,正北與室韋交界,東北與粟末部交界。
朝鮮道與遼東道以鴨綠水為界,東北以圖門江為界。而在南面,則依然是以漢江為界。
這個劃界,引得百濟和新羅的不滿,因為高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