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6部分

之下。

因此多爾袞現在也躊躇滿志,這樣的功績,就是英明神武的太祖皇帝努爾哈赤,雄材大略的太宗皇帝皇太極也不曾達到過,固然有吳三桂的接引之功,但多爾袞的臨陣決斷和指揮得當,也是功不可沒的,如果再能夠趁勢揮師南下,一舉掃平江南之地,一統天下,那麼曰後的史書上,多爾袞的名字,必將與太祖太宗相提並論,甚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自己能……想到這裡,多尓袞也不禁輕輕撫摸著自巳坐椅的把手,心跳也猛然加速。

過了好一會兒,多爾袞才平靜了一下心情,從桌案上拿起一份公文,心不在焉的看著,猛然多爾袞臉色一變,又將這份公文抓在手裡,仔細看了一遍。這正是山東敗績的公文。

多爾袞將這分公文放下,靜了靜心,這才覺得自己剛才是不是太有些得意忘形了,現在大清所佔的明朝之地,不過十之二三,想統一天下,可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就是當年掃橫歐亞、所向無敵的蒙古鐵騎,要平定南宋也足足花了近五十年的時間,其中還搭上了一個大汗的性命。因此這以後的打算,還是要好好斟酌一下才行。

在南明成立的訊息傳到北京之後,多爾袞也曾為是佔領明朝全境,還是立足於江北之地,與南眀實現南北分治認真思考過,也招集滿漢大臣,認真討論。

其實在當時,清軍的大多數將領,對佔領明朝全境都有些信心不足,因為清軍僅僅只佔領了北京和周邊的地區,而李自成在山西、陝西、湖廣尚還有數十萬大軍,明室在南京重新稱帝,也有江南的半壁山河,人馬也不在五十萬以下,而且江南之地河流湖泊眾多,也不利於善於騎射的八旗鐵騎發揮。

因此不少滿族將領都認為能夠和南明實現南北分治,應該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甚至還有一些人建議,不如把北京搶掠一番,再退回關外去。就連多鐸和阿濟格也都認為,至少在短期內,可以接受南北分治,每年接受南方進貢的歲幣。就算是要南征,也該等到北方安定下來以後再說。

但和滿清的將官不同,幾乎所有降清的漢族官員卻對南征表現得最為熱衷,由其是在清軍入關之後降清的漢族官員,幾乎都一力主張,不與南明政權共存,以清代明,以武力走統一全國之路。

因為只要是有明朝繼續存在,那麼這些降清的漢族官員就只能揹負著叛臣的罵名,只有讓滿清統一了天下,自己才能取得正統的名份。因此他們都竭力慫恿多爾袞決策南征,不斷上書,大談江南民風脆弱,不勝刀兵,不難平定。而南明政權**無能,君昏臣暗,武將驕橫拔扈,文官黨員伐異,內耗不斷,**無能,只要清軍的大軍一到必然勢如破竹,掃平江南之地。

面對這兩種意見,多爾袞也有些左右為難,他當然是想一舉統一天下,但心裡也確實覺得沒有把握,儘管多尓袞也對江南民風淳弱,對南明朝廷的**無能有所瞭解,但多爾袞心裡也十分清楚,滿清自身的兵力有限,八旗軍滿打滿算,也不過十餘萬人馬,加上漢八旗和蒙古八旗,也不足二十萬,而且滿族人口稀少,補充兵員也非易事。面對一個地域比自己大數十倍,人口數以億計的龐然大物,要說一點也不擔心,是不可能的。

不過促使多爾袞下定決心南征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經濟,隨多爾袞率軍入關的洪承疇,對於這一點最清楚不過,就直言指出:“西北粒食全給於東南,自闖亂後,南粟不達京師,以致北地之米價日騰。故不得江南,則漕運阻矣,將何以成天下?”

應該說洪承疇確實是一語中的,說中了事情的本質,因為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南方的經濟地位不斷上升,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地區上自朝廷的稅賦收入、達官勳臣的俸祿支出,軍民百姓的生活物資供給,對南方漕運的仰賴也越來越大。北方對南方在經濟上的依賴性,己經深入到社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