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縣知縣呂武源今年剛滿四十歲,乃是正經的丙亥科進士出身,當年就選入外班,授了七品平遙縣知縣,後因才幹優長,升任做了京師宛平縣知縣,正六品。 這京師的官兒說著體面,其實是個要命的差事。 京城的百姓有句歇後語,就叫“宛平城的知縣——一年一換”,可見這個官兒做得有多不牢靠。 首先,北京城皇城以外的範圍,從中軸線一分兩半,東邊歸大興縣管轄,西部由宛平縣管轄。 眾所周知,北京城“東富西貴”,西邊住著的王公貴族、高官大宦更多,個個都比六品宛平知縣級別高、來頭大。 宛平知縣簡直就像混在大象群裡的小耗子,在無數大腳丫子底下小心翼翼過日子,夾縫裡頭求生存,唯恐一個不小心得罪了誰,那就是一場無妄之災。 其次,作為京師的本地官兒,宛平知縣很多時候簡直就像個門房。 京官外出辦事,封疆大吏進京覲見皇帝,誰誰都要經過宛平縣的管轄地界,誰誰都得在此稍作先稍作歇息停留。 大官來了,可憐的宛平知縣就必須一盡東道地主之誼,親自迎來送往,親自設宴款待,並親自送上一筆銀兩。 因為人家的級別個個都比六品高,宛平知縣就只有叩頭跪拜送錢的份,當了磕頭孫子也罷了,還得真金白銀地往外掏錢。 京城裡的老百姓嘴也損,於是街面上就又有了“宛平城裡當知縣——跪著的差使”這句歇後語。 跪著就跪著吧,磕頭就磕頭吧,關鍵是得能保住腦袋才好磕頭啊。 問題就出在最要命的第三樣上,一個不小心,宛平知縣的腦袋就徹底搬家了。 宛平縣轄區內,有皇帝祭祀農神的先農壇,裡面除了有各種祭祀建築外,還有一塊麵積為一畝三分的“親耕田”,是皇帝老子的專用自留地。 每年農曆仲春亥日,皇帝都會親率百官,到先農壇祭祀先農神,之後在俱服殿更換親耕禮服,再到親耕田裡舉行親耕禮。 “親耕”禮表演畢後,皇帝還要端坐在觀耕臺上,觀看王公大臣們繼續耕作表演。 就這每年一回的祭祀活動,一來一回都是幾萬人的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宛平知縣要負責所有人員的安全和後勤保障,稍有一丁點兒的不慎,或者運氣差了那麼一丁點兒,那肯定就是吃不了兜著走的後果。 這還不算最要命的。 皇帝表演完一天的“親耕”之後,他就不管了,得由宛平知縣安排專人負責插秧、除草、灌溉、施肥,盡心盡力地伺候好這要了命的一畝三分地。 因為到了秋天,皇帝的親耕田收穫後,宛平知縣還要負責將穀物存放在神倉院,供京城的九壇八廟祭祀使用。 可問題是宛平知縣做不了老天爺的主,萬一有個旱了澇了、或是冰雹大風什麼的,皇帝親耕田的莊稼欠收了,你讓皇帝的臉面往哪兒擱? 這等時候,宛平知縣就只能自認倒黴,若只是被降級留用,那就已經是天恩浩蕩了。 . 但呂武源算是個運氣不錯的. 他在宛平縣已經兢兢業業地幹了一年半,基本上算是風平浪靜。就連年後他的頂頭上司宋知府換成了賈知府,呂武源也沒受到什麼影響。 呂武源自信是自己的老祖宗呂洞賓在天保佑,所以益發地篤信呂祖,不僅家裡供著呂祖像和呂祖牌位,連衙門裡也供著呂祖牌位,時時香火不斷。 可是今年四月十四呂祖誕的齋醮儀式上,忽然就燒出了斷頭香,可把呂武源嚇得不輕,一連三天跪在呂祖像前不斷念叨: “……呂祖慈悲,降真指路,以善入世,不得行惡……孝敬父母,尊重師長,千辛萬苦,道心不改……三拜九叩,修道真心,乘鶴踏雲,駕返天宮……” 他提心吊膽地過了一百天,竟然都平安無事。 尤其最近,宛平城裡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連街面上的治安都好得出奇。 謝天謝地的呂武源又擺上香案,敬上供品,燒香跪拜了一日,感謝呂祖保佑自己躲過了一劫。 誰能想到! 這才過了幾天,就莫名其妙地大禍臨了頭! . 今天不用給那些大官迎來送往,又不是三、六、九的“放告”日子,心情大好的呂武源正和幾個師爺坐在後堂喝著茶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