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講“帶業往生”,所謂帶業往生就是放下一些,沒有得乾淨,還帶一部分去。過去有人主張淨土法門不是帶業往生,是“消業往生”,震撼了全世界的唸佛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與經義完全不相應。雖然在淨土諸經裡面找不到“帶業往生”這四個字,可是意思非常的具足。讀《無量壽經》,得知如果不帶業,業都消了才往生——既然業都消了,何必要往生?等覺菩薩還帶一品生相無明,就是塵情還沒有斷乾淨,還帶一分業,所以菩薩叫“覺有情”。“有情”是什麼?還有塵情;完全沒有,就成佛了!
嚴格來講,心地純淨只有一個人——佛,除佛之外,絕對沒有心地純淨的。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生相無明,菩薩有塵情,但是沒有前頭那兩個字——‘耽染’。所以他叫“覺有情”,他是覺悟的有情。我們凡夫就是‘耽染’很重,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
“帶業往生”是祖師根據經義說出來的,與經義絕對沒有違背,我們要相信。尤其淨土法門,一品惑沒有斷也能往生。在過去、在現代我們看到許多唸佛往生的人,這是真實的見證,這是證明。所以有些偏差的言論,我們要有能力辨別,不要受它的影響,要“依法不依人”,那是人說的,我們要依照經典來修學。
私行不義。謂人不知。傲然無愧。將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矣。
‘不義’就是不應該做的,不合理、不合法、不合人情、不合道德、不合風俗習慣,這都叫不義。自己做不應該做的事情,以為別人不知道——實在講是有些人不知道。那些人呢?迷惑顛倒的人、心思矇蔽的人。聰明正直、心地清涼自在的人知道,這樣的人絕對瞞不過他;何況還有天地鬼神,鬼神有五通(鬼神五通是報得的,不是修得的);鬼神都知道,諸佛菩薩就更不必說了——我們六道凡夫起心動念,他們沒有不知道的。所以我們唸了經論與聖賢典籍之後,真的是寒毛直豎,沒有絲毫能隱藏得住,想想還是發露懺悔才對!為什麼?他們都知道了。我們不發露他也知道,還不如自己說出來好一點,我們心地比較能夠得到一點平安。
‘傲然無愧’,這個‘傲’是傲慢,沒有慚愧之心。‘無愧’就是我們俗話說的“麻木不仁”,沒有一點羞恥心,沒有一點慚愧心;再說個不好聽的,就是所謂“喪失天良”。做壞事常常還受良心責備,這人還是好人。雖然他外面瞞人,自己心裡常常感到不安,這種人有救。做了壞事麻木不仁,這種人沒救。若是尚有羞愧之心,這是有救的,可以回頭的。
傲然無愧之人。‘將日淪於禽獸’,他現在雖然是有人身的樣子,他所造的惡業將來必定墮三惡道——他自己不知,諸佛菩薩、天地鬼神皆知道。在他運衰時,妖魔鬼怪會來欺負。妖魔鬼怪欺負人,要看什麼樣的人——將來生人天道以上的,他不敢欺負,對於善人不但不敢欺負,他還恭敬;對於造惡的人則常常諷刺他、譏笑他、欺負他,因為惡人雖然現在是人身、將來必墮惡道。
這些道理、這些事實只有真正學佛的人明瞭,明瞭之後,起心動念、一切行為自然就謹慎了。我們這一生不但決定不能墮惡道,也決定不能再搞輪迴。如果我們不想再搞輪迴,只有一條路——求生淨土。所以對於取淨土,一定要下很大的決心。淨土如何取得?心淨則土淨——信願持名、修清淨心,也就是說‘耽染塵情’要遠遠的把它舍離。當然不可能完全舍掉,完全舍掉就成佛了。我們舍的愈多愈好,不需要牽掛的就儘量不要去牽掛,把牽掛的念頭轉變成念阿彌陀佛,把自己身家的利益——身是本人,家是我的家庭,也就是起心動念都是念自家利益的念頭、把這個念頭轉變為利益一切眾生,這樣我們心就清淨了。
佛菩薩與眾生的差別,就在佛菩薩起心動念是想一切眾生,沒想自己;眾生起心動念先想自己,不想眾生。如果念念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