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心動魄地與大自然的搏鬥,寓示了人的英雄主義本能的偉大力量。老人獲得的毫無任何勝利意義的魚骨架,恰恰寓意了人的精神上的勝利。人的本能是熱愛生命,但是海明威最終走上的是一條自殺之路,他的自殺,我們應該理解為反證了他對生命、對生活是無限眷戀的。
人們對自殺往往視之為懦夫的行為。其實,人的性格決定對於人生生死取捨會走向兩種終極:一是頑強的適應、生存,戰勝各種艱難困苦;一是經過痛苦的煎熬和抉擇,結束痛苦和磨難。《老人與海》中的老人說過:“人生來就不是為了被打敗的,人能夠被毀滅,但是不能夠被打敗。”這句話絕對是海明威對人生取捨的自白。海明威的父親因為不堪疾病的折磨而飲彈自殺,海明威曾視之為懦夫的行為。而他在自己的晚年也同樣走向了這個悲劇性的結局。為什麼會有如此慘烈的結局?人們往往注意到海明威被疾病所折磨的痛苦,而忽略了他思想、文筆被折磨的煎熬。海明威的最後一次飛機失事,腦部的腦漿都撞流了出來,兩處脊椎盤破裂,肝臟和一隻腎破損。從而使他留下了頭暈腦漲,視線不清,聽覺不靈的後遺症。他的寫作受到了嚴重影響。晚年他接受11萬字的約稿文章,竟寫出了12萬字。在根據要求大幅度刪改後,工作了近一個月,只刪掉了530個字!他的眼睛再也看不清東西了。疾病使他不堪重負。他需要給讀者留下完美,留下男性的強悍、堅韌、勇敢、壯烈;他不是不敢於承受痛苦,而是要敢於蔑視死亡。
誰也不能否認,人是留戀生命的。人的堅強是有限度的,往往最終承受不住致命的打擊和坎坷的纏繞。結束生命並不證明不珍愛生命,關鍵在於英雄和智者絕不能被磨難所毀滅,這,應該是海明威的抉擇吧?我們可以想像,敢於飲著威士忌,用一條小艇和手榴彈渴望與德軍潛艇決戰的海明威,還會懼怕小小的疾痛嗎?在西班牙內戰的烽火中,他對屍橫遍野已經司空見慣,對於死亡,他應該是談笑自若的吧?
姨夫得了絕症以後
很多年前,我的姨夫突然感到身體不適,送到醫院,檢驗結果還未出來,人已經就不行了。搶救甦醒後,姨夫清楚地意識到這次發病的嚴重性,待結果出來後,是胰腺癌晚期。搶救了一個月,姨夫在極度痛苦中煎熬了一個月。病危通知書下達的同時,醫生告知有兩種選擇:一是放棄搶救……二是以每天2000元的代價維繫生命的延續,但時間也不會太長。我的小姨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繼續搶救。冥冥之中的姨夫已意識到生命已接近了盡頭,他斷斷續續地對家人囑道:“我清楚自己的病情,別搶救了,給我一些麻醉鎮靜藥少受些痛苦就行了。”姨夫的囑託沒有得到尊重,醫院只尊重家屬的。此時的病人,已經失去了支配自己的權利,他只是個有口氣兒的死人。家屬尊重誰?家屬只尊重自己,一定要把失去親人的痛苦打擊延續到最後。又過了兩個月,姨夫去世了,他是帶著遺憾走的,原本他可以平靜、安詳地離開這個世界,可他卻在兩個月內飽嘗了一世中都沒有品嚐過的痛苦折磨。對活著的人來講,他們感覺自己是盡了最大的努力,捍衛了生命的尊嚴;對死去的人來講,他感覺是臨終前被無情地送進了渣滓洞集中營。他們都是我最親最親的親人,但是我站在了死人的一邊。我不怕死亡,我挺蔑視它的,如果有一天我得的是一種苦難的絕症,真的不要重蹈姨夫的覆轍。我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