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祠不從事生產,所以無私。氏族將私當作祭祀送到巫祠來,所以,無私就是有私。

這一篇其實是雙關,因此也可以說,聖人出身於氏族人而站在氏族人的前面,不在氏族中卻受到氏族的崇拜。為什麼呢?因為聖人代表一崇拜。它沒有子孫,全部的氏族又都是它的子孫。

解讀:

這一章的聖人以天地比喻,象天地那樣的不自生,顯然是個崇拜,是對巫祠的形象化。

對於聖人的兩個解釋:生產關係的解釋和一崇拜的解釋。哪一個解釋接近作者的本意?顯然是一崇拜的解釋。一崇拜只存在於母系制,隨著母系制向父系制轉變,一崇拜就結束了。一崇拜結束早,不象生育的延續,但是,與生育崇拜一樣,一崇拜是始族時代的中心思想,影響深遠,流傳廣泛,經過改造記錄在道德經書中。 。 想看書來

道德經解讀(簡本) 巫祠篇

道德經解讀

巫祠篇 16聖人無常心 17天之道 18聖人不積 19天下 20重為輕根

21天下有始 22治大國

公元前4千年以後,主持祭祀和宣講的巫從始族村落獨立出來,巫祠時代開始。對於巫祠的首領書中稱作聖人。我們已經知道了吾言宣講,谷崇拜,一崇拜,相信對巫祠和聖人已經不陌生。

16 聖人無常心

原文

四十九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xi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註釋):聖人:指巫祠首領。 常心:與百姓心相對,指巫祠(生育崇拜)思想。 無常心:超越常心。 百姓心:指生產氏族,即村落,部落。 善:從巫祠的角度,村落對巫祠的信仰程度。信的意思也相同。 德:可以理解為巫祠的……。 天下指村落,部落。 聖人在天下:是說巫祠首領兼任生產氏族的首領。 渾:操心受累。

(大意):聖人不同於通常的人(氏族首領)。他對待百姓一視同仁,無論你擁戴他還是不擁戴,都一樣。聖人為百姓操心受累。百姓傾聽他的教誨。聖人將百姓當作孩子。

解讀

這一章成書較晚,象德,善,信這些生育崇拜用語注入了新的內容。新的內容是:在生產氏族的幼年時期,巫祠的派出人員巫擔任氏族的首領,氏族的大事小情向巫祠請示。這是一篇從村落角度對巫祠的頌詞。

聖人是個“歷史崇拜”,歷史崇拜是“心中的歌”,無法“考證”出來。歷史崇拜的“五帝”因史記而傳世,堯舜禹因古尚書而傳世,文,武,周公因東周以後的詩經而傳世。聖人崇拜記載在道德經中。聖人的業績在“太上”時代。在太上時代,生產氏族方才興起。大約公元前2千年以後,生產氏族成長自立,逐漸取代了“聖人”對氏族的管理。從母系制向父系制的轉變在這個時期。隨著婚姻制度的轉變,一崇拜也結束了。太上時代是古人可能知道的最早的歷史時間,被春秋人記錄在道德經中。其實傳說的三皇五帝即是聖人的業績。本文探索一崇拜,春秋人記錄了那麼早的歷史,卻忘記了一崇拜,在今天,應用“科學”來解讀。歷史向我們開了一個不大不小,不哭不笑的玩笑。

春秋人怎麼知道聖人?有關聖人的資料依據於祭祀辭。在始族時代,“成千上萬個氏族林立”,主持祭祀的人,後人有記載,叫做“巫”。這巫就是文中的聖人。主持祭祀的巫宣講一崇拜。“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道出了巫與一崇拜的關係。我們解讀的道德經來源於祭祀辭。在81章的文字中,許多篇是對於巫祠的頌詞,祭祀辭的閃光依稀隱現。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