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女子正逐鹿中原的諸侯之一,不由趕緊收聲低頭告罪。然而蔡吉卻並沒有因此感到不快。不可否認蔡琰說得都是事實。以蔡吉、曹操、劉備、孫策為首的諸侯確實是中原混戰的罪魁禍首。但他們這些諸侯在發動戰爭的同時也在終止紛爭為區域性帶來和平。正如曹操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自述:“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所以這會兒的蔡吉非但不會為自己的諸侯身份感到內疚,反倒是頗為自信地說道,“休戈止殺固然不易,然孤身為一方諸侯保一方太平卻是不難。”
蔡吉一席話說得頗有小富即安的味道,但在蔡琰聽來卻是難能可貴。畢竟值此亂世會將百姓放在心上的諸侯可不多。於是就聽蔡琰由衷誇讚道,“齊侯愛民如子,實乃百姓之福。漢家之幸!”
哪知蔡吉聽罷卻笑著擺手道,“蔡文學過獎也。孤保一方太平,既為民生,亦為逐鹿。”
眼見蔡吉前一刻還在唏噓“戰事一日不終,百姓一日不寧”,後一刻卻依舊念念不忘逐鹿大業,蔡琰不禁在心中暗自感嘆。女諸侯終究也是諸侯,同樣擁有一顆爭霸天下之心。再一想自己如今已是這位女諸侯的帳下幕僚,蔡琰只覺她的一生還真是跌宕起伏。事實上,蔡琰可不是一個因循守舊的女子。年少時蔡琰的最大志向並非相夫教子,而是像班昭那樣與父親一起續修漢書,留名青史。誠然而今父親蔡邕已不在人世,蔡琰也不再是懵懂少女,但能在蔡吉這等女諸侯身邊侍奉。想不留名史書怕是也難。
“蔡文學可知孤逐鹿至今最為看重何物?”
蔡吉冷不丁地發問,打斷了蔡琰飛揚的思緒。回過神來的蔡琰在側頭想了一想之後,旋即拱手作答道,“民心。”
“善,正是民心。”蔡吉微笑頷首後,旋即又神色一凌傲然道。“不瞞文學,孤以一介女流之身能得今日之成就全仗兩點,一為寬惠柔民,一為重戰尚武。故孤治下州郡愈安定,孤帳下大軍便愈強勁。柔民與重戰於孤而言,乃相輔相成之物,缺一不可。”
蔡吉這番話可不是在自吹自擂,而是她這些年逐鹿天下的真實心得體會。須知戰爭對平民所造成的傷亡除了直接殺戮之外,還包含了因戰爭引起的饑荒與瘟疫。特別是在漢末這等農業尚不發達的時代,一場規模盛大的戰爭往往會毀掉一個地區一年的收成。因此哪怕關中、中原等地區擁有長安、洛陽之類的大城市,卻始終無法恢復人口與農業生產。反倒是東萊、渤海等偏遠的臨海郡縣,因遠離中原主戰場又享有海洋保護,從而幸運地保留下了大量的人口與耕地。加之蔡吉又善於運用後世經驗治理民生,於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的三重作用下最終成就了而今東萊郡“糧倉”的美名。更讓蔡吉有了足夠的資本去“寬惠柔民”收攏民心。
當然光有“糧倉”可不見得是樁好事。正所謂君子無罪,懷璧其罪。沒有相應的武力做後盾,蔡吉就算是再怎麼擅長經營內政,在其他諸侯眼裡亦不過是條任人宰割的魚腩。好在蔡吉這些年憑藉對歷史程序的瞭解招納了不少名將謀士。所以那些將蔡吉視作魚腩的諸侯,最終反倒是成了她餐盤裡的魚腩。
蔡琰雖沒有與蔡吉一同經歷創業,但她熟讀史書,以史為鑑之下許多道理自然是一點就通。因此在聽罷蔡吉一席自白之後,蔡琰便順勢向其問道,“不知齊侯此番巡視幽州是柔民。還是重戰?”
“柔民為主,備戰為輔。”蔡吉不假思索道。
耳聽蔡吉欲在幽州柔民為主,備戰為輔,蔡琰不由心頭一動疑聲問,“齊侯可是要軍屯?”
“孤正有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