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璉二可不是個‘莽莽然’的孩子,他要是‘莽莽然’,那皇上能給他個三品官當?” 邢夫人抓住個王夫人話裡的毛病,立馬就是一個回擊。 她出身寒微,又未曾生養一兒半女,因無所倚靠,一向都對賈赦惟命是從。方才一見賈赦向著賈璉,邢夫人登時就明白了,自己今日也必須得在這裡好好表現一把。 王夫人聽得不是味兒,冷冷一笑: “皇上自然是聖明的,怕就怕在有人兩面三刀,陽奉陰違。” “我們璉二也是大家公子出身,學不來別人那些兩面三刀,陽奉陰違的‘祖傳本事’。” 有賈赦在這裡,邢夫人今日的膽子尤其的大。 . 賈母瞧著眼裡,只覺心口一堵。 兩個兒子,哥哥是個“混人”,繼承了爵位做了一品將軍;弟弟是個“庸人”,繼承了爵產做了榮府家主。 各種家族的祭祀禮儀上,哥哥賈赦站在賈政之前,可這個家的家主是弟弟賈政,賈赦並無任何實際權利。 在朝廷上,也是一樣,賈赦世襲了個一等將軍的爵位,品級雖高,倒還不如賈政的五品員外郎有點子實權。 說賈母完全不偏心,是假的。 大兒子任性偏狹,一味好色,不思進取,滿腹怨氣,小兒子孝順父母、好學上進、性格端方、態度謙遜,換了誰都難免會偏愛小兒子吧。 縱然小兒子賈政有些迂腐,可在這樣的富貴之家,能養出這樣一個善待身邊每一個人的正人君子,賈母也還是覺得滿意的。 所以賈母一直在想盡辦法平衡賈赦和賈政兄弟兩個之間的利益關係。畢竟兩個都是親生的,賈母並不想讓任何一個兒子和自己生了隔閡嫌隙。 可問題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母欲平而媳不肯”。 你看看這兩個媳婦,哪個是省油的燈? . 賈母是有涵養的,只能擺擺手,道: “算了算了,既然已經抓了,就讓官府去審吧。 那個山子野是個唸書人,自然是懂得道理的,實話實說也就罷了。他若清白,誰還能栽贓了他不成?” 賈政向賈母道: “璉二叫人將山子野捆了,送去了宛平縣衙門要立案嚴審。 那宛平知縣乃是他的屬下,他吩咐一句‘嚴審’,宛平知縣畏懼上司,難免不將老先生屈打成招。” “既然立案,那當然要嚴審,否則乾脆大家坐下來聊家常得了。” 賈赦半點不猶豫,立刻替兒子說話,目的不過是為了懟賈政而已。 賈璉見父親這話說得純屬是賭氣之語,便向賈母笑道: “老太太放心,宛平知縣呂武源不是個昏官兒。 他之前就是京察一等、大計卓異,去年年終,我前任的宋知府給他考評是‘稱職’,這人雖有些膽小,做事卻仔細,斷不是公案說書裡的那等糊塗知縣。” . 賈母經歷了榮國府的鼎盛時期,經多見廣,早練出了看人的精準眼光。此時兩個兒子和一個孫子同時在眼前,三言兩語一比較,高下立判。 眼前的賈璉,已經遠在這兩位父輩之上。 賈府的未來,應該是要靠他才能再續光輝。 可是…… 看看臉上總帶著疲憊神色的小兒子賈政,賈母想的卻是寶玉。 賈母清晰地記得賈政年輕的時候,也是個和寶玉一樣詩酒放誕的妙人。 他曾經和寶玉一樣,多情易感,天生一段風流在骨,萬般氣韻不在含笑的眼角眉梢,就在吟哦的字裡行間。 這個孩子,他也是為了父母的期望,為了家族的榮耀,硬生生把自己的風雅風流都在硯臺裡磨掉了。 這樣的孩子,讓做母親的如何不心疼? 賈母曾經最疼賈政,後來又最疼寶玉,可賈母心裡也並不糊塗,賈政從來都不喜歡掌家,寶玉也同樣不是掌家的材料。 可這副家業不給寶玉,難道要給賈璉? 若是真給了賈璉,那賈政和寶玉可該怎麼辦? . 見賈母凝神不語,賈政只當是賈母對賈璉的說法不悅,向賈璉冷笑道: “你自然說你手下的官兒不是昏官兒。 你卻不想想,那山子野老先生乃是京城名士,你如此粗暴相待,可叫滿京城的人如何看待我家?你不要臉面,我還要臉面呢。” 賈赦橫刀出手,嘿嘿一笑: “滿京城的人如何看待? 他們愛怎麼看待就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