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診”。
諸葛亮去歲退兵,至少得再緩個兩三年才再次興兵北伐,所以引種和推廣的時間還是夠的。
霍善給他塞了一批種子和現成的紅薯,讓他先種種看,若是蜀中水土相宜的話便能多兩種高產糧食作為軍糧了。
只這麼一旬的功夫,諸葛亮已從李時珍他們那裡知曉這場亂局的結局,甚至還和年代最近的周山那兒直面過魏晉後期的混亂與殘酷,心情不可謂不復雜。
上天給他這個機緣,不知是否願意讓蜀漢來了結這場亂局?
說實話,諸葛亮心中也沒底,許多事並不是憑一己之力能改變的。
若是先主還在,蜀將未老,諸葛亮可能還能篤定地認為他們必定能克復中原。
可如今蜀中人困馬乏,諸葛亮知道打破困局的希望可能非常渺茫。
但是北伐是必須的,不僅僅是為了先主的遺志,更是為了蜀中的安穩——曹魏佔據關中沃土,倘若不時常出兵消耗他們的人力物力,任由他們休養生息,不出十年他們就能打進蜀中。
何況蜀中勢力紛雜,若沒有北伐這個指引所有人把勁往同一處使的目標在,很快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
所以不管希望多麼渺茫,北伐大計都必須繼續進行下去。
諸葛亮收好霍善憑空掏出來的一堆紅薯和種子,叮囑他在外頭不要這麼光明正大掏東西,才帶他出去看看自己所在的漢中郡。
漢中郡,離成都很遠,離長安很近。
長安近了,洛陽當然也不會太遠。
只是這兩個大漢都城都屢次被破壞,別說宮室被焚燬了,達官貴人的墓都快被掘光了。
難怪後來的人說不要就不要。
諸葛亮目前在漢中的黃沙縣休兵屯田。
諸葛亮道:“軍中條件有限,你若是不習慣可以提前回去。”
霍善第一次到漢中郡玩耍,自然不想那麼快回去,他邁著小短腿跟在諸葛亮身邊,嘴裡一個勁說道:“習慣,習慣。”
一大一小走出沒多遠,就見到一人迎著日光走來,來人不過二三十歲,長得劍眉星目,氣質與諸葛亮相近,瞧著便是個儒將苗子。他迎上來見禮:“丞相!”
霍善好
奇地打量著來人,不知這是哪一位蜀中名將。
李時珍這個愛湊熱鬧的,早就以小老頭兒的形態跳到霍善肩膀上。他催促霍善:“快問問這是誰,快快。()”
霍善就問諸葛亮此人是誰。
諸葛亮笑著回應了對方的問好後才伸手抱起霍善,給他介紹起對方的姓名來:這是伯約,姓姜,單名一字維。()”
姜維是幾年前諸葛亮從天水郡薅回來的曹魏降將,諸葛亮對他十分愛重,收編他以後一直帶在身邊教導,還給他封了個陽亭侯。
李時珍一聽這居然就是姜維,只覺當真是不虛此行。
這絕對是張仲景他們沒法理解的激動。
姜維啊,那可是蜀漢之中繼承諸葛亮遺志的人。
要知道諸葛亮才剛死,底下的人就開始內鬥了,還是你殺我全家我殺你全家的那種鬥法。至於北伐,從此基本就擱置了。
姜維等了十九年,等了足足十九年,才終於得以重拾北伐大業。
十九年可以做什麼?
十九年可以讓曹魏、孫吳都變得國富民強。在這十九年間,姜維被允許做的就是率兵屯田以及抵抗曹魏的入侵,哪怕打仗大獲全勝,也不被允許主動出擊。
最過分的一次是不耐煩地派給他不到一萬的兵馬,讓他想打只管自己打去。
直至十九年後姜維終於熬成說得上話的“老臣”,才終於得以興兵北伐。
只可惜蜀中上下的鬥志早已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