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的給徐光啟行了個師生之禮。
徐光啟坦然受了他這一禮,然後從懷裡抽出一份奏摺,嚴肅的道:“皇上,微臣雖然名義上是您的老師,卻一直沒有教導您什麼,微臣深感羞愧。今天,微臣特意寫了份奏摺,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說罷,他鄭重把奏摺遞到朱慈炅跟前。
這話怎麼聽著有些像交待遺言啊!朱慈炅呆呆的看著徐光啟,他真的老了,頭髮鬍子全都白了,手腳都好像有點不聽使喚了。目光轉移到徐光啟顫抖的雙手上,看到那份奏摺,他才反應過來,連忙用雙手恭敬的接過奏摺,擔心的問道:“恩師,您這是怎麼了?”
徐光啟欣慰的搖了搖手,微笑道:“沒什麼,沒什麼,這人一上了年紀就容易感懷,皇上不必擔心,微臣沒事。”
說完,他竟然一個拱手,告退了!
朱慈炅呆立了半天才回過神來,徐光啟這到底是怎麼了,難道是因為奏摺裡的內容才這麼失態的?好奇怪啊,朱慈炅搖了搖頭,輕輕的翻開奏摺,仔細的看起來。
剛一看到標題,朱慈炅的臉色馬上就變得鄭重了,因為這份奏摺的標題是:為君之道!
他都當了三四年的皇帝了,還沒有誰教過他為君之道呢,按理這些都應該是他父皇言傳身教的,但誰叫他便宜父皇死的早呢,基本上什麼都沒教給他就掛了!
現在終於有人教他為君之道了,他怎能不重視,他三步並作兩步跑回書桌前,坐下來認真的品讀起來。
第一段倒沒什麼,是摘抄自《貞觀政要》卷一,君道第一中的一段話:
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
這是唐太宗李世民對手下的侍臣說的一段話,意思是當一個國家的君主,必須先儲存百姓。如果損害老百姓的利益來奉養自身,就如同割自己大腿上的肉來填飽自己的肚子,肚子填飽了,人也死了。如果要想天下安定,必須先端正自身,絕不會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彎曲,上頭治理好了而下邊發生動亂的。
這跟自己有什麼關係呢?我沒有欺負老百姓啊,也沒有行為不正啊!
朱慈炅好奇的往下看去,原來徐光啟並不是在批評朱慈炅行為不正,損害百姓利益,他所說的是皇室的宗親!
他在第二段引用了嘉靖時期,巡按直隸監察御史林潤奏摺裡的一段話:今天下之事極弊而大可慮者,莫甚於宗藩。。。。。。天下財賦歲供京師糧四百萬石,而各處王府祿米凡八百五十三萬石,不啻倍之。即如山西,存留米一百五十二萬石,而祿米三百一十二萬石;河南,存留米八十四萬三千石,而祿米一百九十二萬石。是二省之糧借令全輸,已不足供祿米之半,況吏祿、軍餉皆出其中乎。
緊接著,他又列舉了皇室宗親的頭銜和年俸標準:
親王:祿米一萬石;
郡王:祿米兩千石;
鎮國將軍:祿米一千石;
輔國將軍:祿米八百石;
奉國將軍:祿米六百石;
鎮國中尉:祿米五百石;
輔國中尉:祿米四百石;
奉國中尉:祿米三百石;
這個看起來好像不多,一個奉國中尉一年祿米才三百石,折算成銀子才三百兩,一個皇親國戚,這點錢好像壓根就不夠花。如果是明初這點祿米加起來自然是不多,朱元璋總共才二十六個兒子,三十多個孫子,其他兄弟、叔伯加起來總共都不到一百人,祿米也就幾十萬石,對整個大明來說壓根就不算什麼。
但是,到了明末就不一樣了,因為宗室子弟都太能生了,所謂飽暖思**,一天到晚吃飽了飯沒事幹,怎麼辦?自然是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