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權。
據統計,澳洲擁有3萬6千個小麥種植農場,小麥的播種面積約為1300-1450萬公頃,年產量約為2400萬噸,近兩年的產量創下新高,超過了3500萬噸,與華夏相差近3倍。
但由於澳洲地廣人稀,國內對小麥的需求很少,有80%的小麥都用於出口,是典型的小麥貿易國。
瀋陽在4000公里的小麥帶上,擁有面積較大的18個農場,總面積有公頃(242.8平方公里)的所有權。年產小麥近5萬噸,年產值約1600萬澳元。
這幾年因為受到小麥局不公正待遇,加上小賣價格低迷,瀋陽的小麥大多都“虛假”銷售給一個“莫須有”的公司,然後存進了瀋陽的空間。
加上幾次從小麥局倉庫順的,瀋陽空間裡的小麥存量超過了1050萬噸小麥。這也是小麥局快速衰敗的原因之一。
剛剛放開小麥出口經營權,小麥局公司就徹底堅持不下去了,嚴重的虧空使得它走向了破產的邊緣。
四大糧商已經開始將目光盯上了澳洲這個“巨無霸”,如果能順利的拿下這家公司,就可以徹底掌握澳洲的糧食安全。
小麥局的優勢以前是獨家小麥經營權,到慢慢變成只有獨家出口經營權,現在獨家出口權也沒有了,那最大的資產就是擁有全澳最完善的收購渠道、糧食倉儲、和銷售渠道了。
這幾點也是四大糧商看中的,可這卻恰恰並不是瀋陽最在意的,不過不看中,不代表不做出收購的姿態。瀋陽本身就擁有2萬多公頃的小麥用地,是名副其實的大地主,不僅經常不按常理出牌,還有好幾個金礦,擁有競爭的能力。
小麥局大量的員工可是不好處理的,這些在小麥局工作了大半輩子的員工,工作態度不僅惡劣,而且特別低效。
想要辭退這些員工,那是想也不要想的,你當工會是吃白飯的,你當勞動監察部門是吃白飯的。
收購渠道對瀋陽來說,也不是大事,只要多設幾個收購點,收購價格合適,多收些糧食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有空間外掛,倉儲只要能滿足臨時存放就可以了,象徵性的搞搞運輸,大多很容易就會進入到戒指空間。
銷售渠道,那是沒有必要的,瀋陽壓根就不著急馬上出手,原來還想著倒騰糧食發財,現在要做的就是儲存足夠的糧食,應付將來的可能的危機。
當四大糧商打小麥局公司主意的時候,瀋陽開始儘可能的收購小麥農場。只要有出售意願的,都儘可能的拿下。這個過程是持續進行的,只要缺錢,瀋陽就會出售手上的鐵礦和煤礦。
在每次拍賣土地的時候,瀋陽出的價格都讓四大糧商和其它競爭對手絕望。只有幾個月時間,瀋陽就新入手了三十幾個農場,1萬多平方公里土地,佔了全澳小麥產地的十四分之一左右。
到這個時候,不是瀋陽不想買了,而是哪怕現在小麥農場價格漲了30%,農場主也不再出手了。有些確實是要守住族產,有些本身就是大資本家的投資,有些卻是開始觀望,希望能賣出更好的價格。
拿著財務負責人雷蒙提供的土地匯總情況,瀋陽也是大吃一驚。自己名下有永久產權的牧場28座,面積超過了15萬平方公里;永久租賃權的土地7.7萬平方公里;有永久產權的小麥農場土地平方公里;圍繞在澳洲各大城市周邊的休閒農場面積超過了2萬平方公里,都是永久產權的好地,用來種植蔬菜和水果,供應城市需求。
用賈贗的話說,瀋陽這是打算買下整個澳洲。瀋陽倒是想,不過就怕澳洲政府不同意。據說已經有人提出限制個人和公司名下的土地數量了。
瀋陽名下的地產倒是不多,只有兩名住宅,還是挨著的,在澳洲買房並不是太划算,每年的管理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