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中點。書院海撥約100米,現佔地2。5萬餘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7000餘平方米。

院前有天馬、鳳凰二山分峙兩旁,儼若天然門戶,古代其前後有朱張渡、柳堤、梅堤、詠歸橋、翠微亭等景點相伴;

院後沿中軸線而上,有愛晚亭、舍利塔、古麓山寺、白鶴泉及近代修建的蔡鍔墓、黃興墓等著名景點相托,其它景點星佈於中軸線的兩側。書院的前門、赫曦臺、大門、二門、講堂、御依次居中軸線而建。

文廟、專祠及半學齋分建中軸線的北側;教學齋、白泉軒、園林、碑廊等分建於中軸線的南側。

整個院內,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臺樓閣,古樸典雅;佳花名木,姿態各異;碑額詩聯,比比皆是。

這充分體現了古書院攻讀經史、求索問道、賦詩作聯、舞文弄墨的特色。

青陽書院現存建築有山長居室、師生齋舍、授業講堂、藏閣、聖廟專祠、園林碑廊。再加一院前的二亭(風雩亭、吹香亭)二池(飲馬池、黌門池)及院後的參天古木、茂林修竹,堪稱當今海內外儲存得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書院文物。

若將清人所闢的書院八景(柳塘煙曉、桃塢烘霞、風荷晚香、桐蔭別徑、曲澗鳴泉、碧沼觀魚、花墩坐月、竹林冬翠)進一步修整完善,具體體現其佳景妙處,則更美不勝收。

青陽書院書院門樓由欞星門、泮池、禮聖門、禮聖殿等到主要建築組成。

門樓高約6米。磚木結構,四坡式二層。頂層,四斜脊,尖端起翹。簷下為磚砌長牆,裝飾有趾形花瓣和稜形圖案。第二層與上層同,簷下以磚砌方形磚柱。門樓中鑲嵌有明代江西提學副使、文學家李夢陽書“白鹿洞書院”橫額。

欞星門古代傳說“欞星”即“文星”,以它命門,意即此處人才輩出,為國家培育棟樑之才之意。

門為牌坊式,六柱五間,二層石樑連線。中梁刻有纏枝牡丹,石抱鼓擴柱病,飾海波紋,刀法粗獷簡練。

欞星門後為泮池。歷史上稱學宮前的水池為泮池。“泮者教化也”。池呈長方形罷,池上建有一座拱形石橋,橋兩側裝有花崗岩的欄杆和欄板。原名泮橋,現名狀元橋。

禮聖門,即書院正門,原稱先師廟門,或稱大成門。門十扇,木門廊式,為空心幾何形圖案,裙板為平面木板,兩側為閣樓,硬山頂,屋脊東西兩頭飾陶龍。正門四柱五間。全長22。10米,高7。30米。門楣上懸掛著“正學之門’的匾額。

朱子祠,祠為磚木結構,硬山頂,灰瓦白寺,平面呈長方形,四柱五開間,祠內中立朱子自畫像石刻,像左立《文公朱子專祠碑記》,右立《青陽書院學規》,上懸唐熙手書“學達性天”金字匾額。步入祠內,大有“南渡儒林傳,先生第一人”之概。

報功祠,在朱子祠之西,“有功於洞之學者”。原稱先賢祠、三賢祠。

丹桂亭,在院的中部,建於長方形臺基上,木結構,歇山頂,四斜坡式,四斜坡式,正脊磚砌,四挑簷,四木柱去撐,斗拱上託,花崗岩圓鼓式柱礎,素面。中立“紫陽手持丹桂”碑。

書院門樓的東側為青陽書院。

這組建築是書院的主體,各建築體均從不同角度體現了它的實用性,其主要建築有御書閣、明倫堂、白鹿洞、思賢臺等。

閣為木構建築,二層,平面呈方形,周環走廊。二層正中有“御書閣”豎額。

廡殿頂閣為木構建築,二層,平面呈方形,周環走廊。二層正中有“御書閣”豎額。廡殿頂,翹角宏偉。閣外柱有題聯:“泉清堪洗硯,山秀可藏書”。

明倫堂,又名彝倫堂。磚木結構,白寺灰瓦,人字形硬山頂,四開間,前有走廊。明倫堂系書院授課的地方,故外懸掛有“鹿與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