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武初年,受戰爭影響,地方基礎官員大量缺乏,行政陷入停擺。
關寧一口氣招募近百人,直接任職了縣令。
他也督促吏部持續跟進關注,其中有不少人才湧現,同樣也有不少無能之輩。
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道。
以此方法選用的人良莠不齊,舉薦制更是弊端嚴重,所以開恩科取士勢在必行……
關鍵還是人才。
在跟幾個地方主官交談時,多位州牧都提及到這個問題。
“陛下,恕臣直言,開恩科取士的結果怕是並不會好。”
江州州牧趙南星沉聲道:“臣已知曉,南方六州不少讀書人便私下密談,準備進行罷考一事。”
他在這方面確實有發言權。
官紳一體納糧最早就是在南方六州推行。
關寧親至,殺了個底朝天。
才壓下各方反制。
他跟趙南星談的細緻,就是要了解新政進行的情況。
這位曾經的蓮閣閣主,已成為朝廷真正的封疆大吏。
他不止是江州州牧,還是監察使,負責南方六州新政推行之事,還可舉薦地方官員,必要時可先任命,後上報。
權力相當大!
不過他做的很好,沒有辜負關寧的信任。
關寧也在持續關注。
南方六州新政推行的進展還不錯,在穩步進行著,至少再沒有出現過,像最初那樣大規模反對抗議的情況。
這也是關寧當時打的基礎好。
為了新政推行,可真是殺得血流成河。
當時關寧就是知曉南方六州那邊的阻力最大,因而才首選推行,以後在其他地方推行,便會順暢很多。
這也是他做事的一貫作風。
先選擇一個試點推行,看看合不合適。
這些雖是前世的經驗,但也要適宜這個時代。
趙南星開口道:“隨著時間的推移及相關制度的完善,南方六州區域已順暢的推行下去,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憂患,事實上反對者一直大有人在!”
“只不過他們迫於您的威嚴而不敢再像以前那般大規模的抵制。”
“應該是迫於朕的殺威吧。”
趙南星略微一愣。
隨即很幽默的道:“其實也差不多。”
他可是知道,這位陛下的威嚴已深入人心。
畢竟歷朝歷代也沒有哪位皇帝會如此大殺文人清流。
“你繼續說吧。”
“是。”
趙南星開口道:“他們不敢再用以前那般方式,就是在等著一個機會,朝廷開恩科取士,進行罷考,到時朝廷迫於壓力,便會停止新政推行。”
“可就算能夠完美解決罷考之風,臣也並不認為,新政能長久的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