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極少能做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所以對於一顆追求美的心應該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淺談藝術與修養
近來;有個學生提起自己的學業時,說:“考大學,我是沒有什麼希望了,所以我學了畫畫,藝術分數要求很低;一下子課業就少了許多。”聽到此我不禁大駭,這麼小的孩子,是誰給他灌輸如此大謬的思想的呢?一個沒有文化修養的人怎麼能成為藝術家呢?我從沒聽過沒有藝術修養的人成大師的,如果都像唱“二人轉”那些人一樣最終也只能遭人遺棄,誰也登不上大師的寶座,甚至給他們一個寶座,他們也無法“厚德載物”。
那麼什麼是藝術呢?藝術可以是表演,可以是繪畫,可以是音樂,可以是寫作,可以是雕塑,可以是陶藝,甚至可以是一塊膠片,一段獨白,一坯黃土,一碗清泉。。。。。只要把它放到一個特殊的位置上,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去觀摩。但藝術一定要深刻,要博大精深,要有內涵,有意義,有魅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感。藝術大師創造出來的作品其實就是那種之際百看不厭的,讓別人越看越想細琢磨的作品,每一次都受到感染或感動,得到啟迪,鞭策和鼓勵,如夢如幻,如痴如醉,如琢如磨,如切如磋。
那麼如何能創造出這樣的作品呢?那就要看這位藝術大師的修養。除專業的藝術修養外,還來自於對歷史、文化、地理、美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等許多方面的研究,身心盡浸其中,使這些東西在心中生根發芽,在腦中尋找成長的路徑,在夢中插上飛翔的翅膀。比方說歷史,只有深刻地把握每一時期的戰爭、愛情、*、自由 等各種主題才能穿越時空。而瞭解地理則可把握每一主題背後的地域風貌,風土人情,眼界才能更寬。而完全不懂的人,即使走遍全天下,也不過南柯一夢,一枕黃粱。學哲學使人更加深刻,文學使人更富內涵,心理學使人更能學會換位思考。我們甚至要學點詩來使作品更富靈氣,學點道來給作品注入一些“仙氣”,參禪理佛來給作品增加點玄妙,學點《禮》更加優雅,學點《易經》瞭解世間萬物的千變萬化,斗轉星移。更重要的是注入作品以生命,這樣不僅作品千古流傳,而藝術家的生命力也隨之得到永生不死,這也就是為什麼千百年來人們為什麼苦苦追求藝術,因為藝術是唯一能夠永恆的東西,它傳承了生命,傳承了情感,傳承一切人類生存並延續下去的意義。
所以要想創造出讓人想看一輩子的作品太困難了,更何況創造藝術其實是一件苦差事,磨鍊人,鍛造人,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努力,更可能這樣的努力走錯了方向,誤入歧途,一年一年的就荒廢掉了,因為我們總在不走尋常路,做另闢蹊徑的開拓者總要冒失敗的風險,甚至冒天下大不韋,得到的不是掌聲而是巴掌,得到的不是讚不絕口而是避之唯恐不及,唾之,罵之,咒之,在一個落後的社會甚至被挫骨揚灰。。。。。因為藝術大師的大腦太過於超前,很多不被同一時代的人理解,只好等到普通人腦再進化一百年,只好等到社會發展到能驗證一切的時候,只好等到自己早已灰飛煙滅。這又需要有怎樣的修養才能“不拋棄不放棄”呢?
日日夜夜,時時刻刻,分分秒秒,藝術細胞其實是一點一滴地植入藝術家的體內的,不能拘泥於一時的得失成敗。人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有長遠的眼光,要有大開大合的胸懷,要有橫看世界縱觀歷史的眼界,要有追求理想的渴望,要有一顆堅持不懈的堅強的心,要有對信仰的頂禮膜拜。。。。。。總之只有擁有大師級素養的人才能創造出大師級的作品。
鑄魂
人,何以區別於動物?答:思想。人,何以區別於他人?答:靈魂。思想與靈魂從何而來?答:學習。透過學習,人類變得有思想有靈魂,生命變得有意義。在全人類都意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