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早已經編好,全書一共分為九卷,一共三百多萬字。絕對是本大部頭,不過主要還是因為裡面引用了大量的例項,有大量的分析計算等,這也是這本書的一個特色了,真實戰例的講解,不但講解計謀,也講解交戰方的戰法、戰陣,還有雙方的後勤準備,甚至是當時雙方的後方朝野的政治情況等。
空談是不行的,但拿真實的戰例來講解分析,並圍繞當時雙方的詳細局勢,方方面面的來講一場戰爭,而不僅僅只是戰場上的那點事情。
以往的兵家,他們的兵書基本上都不會脫離打仗、軍隊,講的更多的還是謀略,少數會講指揮,講組織,極少人會把後勤這些講的太多。至於朝堂上的格局,外交等對戰爭的影響,卻講的更少了。
而且他們講戰法,也很少會拿出這些實戰例子,深入淺出的講解,各種資料分析,公式計算等等。
但李超不同,他來自後世。
兵法也好,商業企劃案也罷,都得拿出詳盡的數字來說話。
數字是最公正,最不會說謊的。
一場戰爭,或者一場戰役,如果能把各種資料都採集到了,那麼就能把整個戰役剖析的清清楚楚。
為什麼能勝,為什麼會敗,也就一清二楚了。
這也是李超帶兵的核心思想,準備、計算。打仗不能只靠某個將軍的智謀,更不會完全期望靠他的指揮藝術。
一個再厲害的將軍,如果沒有紮實的後勤,沒有訓練有素計程車兵,那都打不贏戰鬥。因為再好的決策,沒有執行力,都是扯蛋。
決策、執行,缺一不可。
決策,就涉及到將領的指揮能力、軍事謀略。在這方面,李超是推崇建立參謀制度,群策群力,而不只是依靠某個將領一人之力的。畢竟,一個人總無法面面俱到的。而一個參謀團,卻是能夠大大幫助提升這個指揮官的決策力。
執行,就涉及到軍隊需要有嚴明的軍紀、有素的訓練,而要做到有素的訓練,嚴明的軍紀,又涉及到需要充足的後勤保障,還得能夠兌現賞賜等等。
大唐的府兵為什麼能戰?
首先是兵源素質好,府兵點選,那都是選的自耕農、地主家的兒子們,得是身強體壯的,甚至還得是家富且多丁的,這樣沒後顧之憂。
同時,朝廷對府兵們的待遇好,當府兵,能均田,免賦。且有機會獲勳受賞,甚至是入仕當官,這才是最有力的激勵,有激勵才有士氣。
有好的兵源,有好的激勵,這才有好兵,有高士氣。
配上經驗豐富的將領們,大唐府兵自然也就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唐軍現在這麼能戰,最重要的不是那些將領有多厲害,而是唐軍的素質夠好,士氣夠高。帶著這樣的兵,將領又都是有經驗的內行,自然戰鬥的勝率就極高。
“王內侍稍等,我讓人把書搬來。”
一套書,整整三百多本,裝了三口大箱。
“這就是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沒錯。”
王內侍擦汗。
ps:今天快四百個打賞了,小夥伴們很踴躍啊,還有三個小夥伴萬賞了。我要說,萬賞就不必了,大家來一塊錢的就行,一人只需要一塊。看看能不能幫我圓這個夢,外站看書的小夥伴們,也來起點支援一塊錢吧。(未完待續。)
第508章 大麻煩(恭賀孤單墜星晉級白銀大盟主!)
謝謝孤單墜星直接打賞百萬,成為白銀大盟主。也感謝失憶love敏盟主再次打賞十萬!謝謝大家!
“這個比起燒柴確實方便!”
寧遠西城,北門內的煤鋪院裡,一個客人看著那煤球爐子不住點頭。不大的一個爐子,裡面放著幾塊帶著孔如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