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的代金券。”
“朝廷成立一家專門用以發行和兌現的錢莊,負責此事。”
李世民皺眉。
“你們李記的寶鈔不是兩成五的準備金嗎,怎麼朕發行寶鈔卻要十足準備金?”
“陛下,體量不一樣,李記錢莊的規模,第一刷發行的寶鈔也不過兩千萬貫,而以李記的規模,是能保證這兩千萬貫的流通和回收的信用的。但陛下如果拿出五千萬來做準備金發行寶鈔,哪怕是以一發二,超發的也是五千萬啊。這個量,太大了,朝廷如何保證到時都能兌現呢?”
“既然朝廷現在並不是這麼缺錢,那完全可以十足準備金發行。發行代金券,替代不便流通的絹帛銅錢。”
李超說了一堆非常專業的話,李世民聽的雲裡霧裡,卻也聽出李超很反對朝廷部分準備金發行寶鈔。
“陛下,紙鈔本身不是財富,不能和銅錢金銀幣相比,連絹帛也不能比。發行寶鈔一定得慎重。”
“聽你這麼一說,這個事情似乎也確實沒那麼簡單。”
他想了想,“那先發行代金券,拿絹帛布匹甚至糧食做貨幣,確實太不方便了。而金銀銅又不足,只能用絹帛布匹做保證,發行代金券來流通。文遠啊,這個印鈔的技術,得由你來提供。”
頓了頓,他又道,“既然發行寶鈔影響這麼大,我看以後李記也不能隨意超發。”
李超聽了直皺眉。
“陛下,我們李記能夠保證寶鈔的信用,不影響兌換使用。”
“還是小心些好。”
“陛下,李記錢莊願意將準備金提高到三成,另外,超出準備金的發行部份,我們願意向朝廷繳納一成的發行稅。”這個時候,李超也只能拿出些實在的甜頭好處讓利了。
超出部份,一成的發行稅。
李世民笑了。
“你們這次發行了兩千萬貫寶鈔對吧?準備金是兩成半,你們只有五百萬準備金。得提高到六百萬,另外,為了保證百姓商人們的利益,朕覺得李記錢莊應當把準備金存放到朝廷新成立的錢莊裡。”
“李記可以把準備金提高到三成,我們可以把準備金的兩成放到朝廷的中央錢莊存放,以保證百姓的利益。”
李世民想了想,“也行,你們回頭把準備金增加到六百萬,另外把一百二十萬貫送到朝廷這個中央錢莊來。記住,必須得是金銀銅幣,或者是絹帛也行,不能是寶鈔。”
“還有,你們超發一千四百萬貫,得向朝廷繳納一成的發行稅,回頭把這一百四十萬稅交了。另外,朕會派戶部、太府寺等衙門抽人,進駐你們錢莊,負責監管。”
李超點頭答應。
李記錢莊發展到現在,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錢莊這麼簡單了。
李世民到今天才提出來這些要求,估計也是忍了許久。而今天能夠見好就收,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增加一個超發發行稅,再加一筆保證金,雖然看似苛刻,但總比李世民直接把發行寶鈔的權利給收走了好。
三成的準備金,李記錢莊的規模,依然還是能夠有很大空間做文章的。
中央錢莊,這個李超隨口說的名字,李世民採納了。
不過想想,覺得中央錢莊和李記錢莊太相似了,體現不出朝廷的威嚴來。
“不如叫錢行?”長孫無忌道。
“叫銀行吧。”李超實在對錢行這兩個接受不能,還是銀行好,他想要不朝廷的叫中央錢莊,他家的改叫銀行。也不叫李記,叫個其它高大上的名字。
“那就叫中央銀行吧,隸屬太府寺,專門負責發行代金券,就叫金券吧,也不要叫代金券了。”李世民拍板。
於是,李家的依然叫李記錢莊,李家發行的紙鈔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