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不見範亦仙的影子。喬小玉一跺腳,她曉得,寶貝兒子過了戲癮,在興致頭上;又到犁木街彎彎曲曲的路橋邊,尋找發繡針法脈絡去了。那兒有仙鶴銜梭相助仙女織絹的鶴落侖,有仙女養蠶抽絲的桑家溝,有仙女漂洗絲線的繅絲井。每逢七夕,她也和范家姐妹一起,去犁木街乞巧,燒香禱告,向仙女乞求勾描發繡的巧手。現在,兒子也象發了痴,時常神魂顛倒地往犁木街上跑。喬小玉坐回貴賓席裡,重重地嘆了口氣。
範亦仙是在十歲光景,開始在繃架前拿起繡針的。那是一個春雨瀟瀟的下午,姐妹們簇擁在中廳闊大的隔扇前,等待著犁木街上的繡娘。不一會,姆媽陪著繡娘,嫋嫋婷婷地從月亮門裡飄出來。那繡娘長辮垂胸,杏臉桃腮,明眸秀眉,範亦仙曉得犁木街上董永七仙女的傳說,這時眨眨眼睛,莫不是哪位仙女,穿越塵煙,來到范家?
那繡娘目光越過紅油紙傘邊垂落下來的雨簾,棲息在範亦仙精緻的面頰上,愣怔了一會,然後在廳屋裡開啟發繡繃架,從藍花布包裡,捧出一綹髮絲,拈針穿絲,在絹面畫幅上飛針走線。細如蚊睫髮絲,在繡娘手中上下飛動,范家姐妹,圍著繡娘,看她展示滾施纏接、切平套扣幾十種針法。歷時半個月,繡娘完成一幅發繡《蘆塘鴛鴦圖》,繡面上細緻縝密、勻稱平順、堪稱天下絕品。和姐姐們一起擠在繃架前的範亦仙,心中一陣歡呼,自已的魂魄,似乎已經牽連到繡孃的纖手之下。
少年範亦仙,天資聰穎,他聽私塾老師講過,在祖先出任海亭鹽官之前,天上的七仙女,就來到犁木街,與董永兩心相許,以一縷青絲,作為愛情信物;託付對方,順便帶來了繅絲織繡的靈氣。若干年後,許多善男信女,在仙女留下的絹綾布帛上,剪下自己的頭髮,以發代絲,施針度線,刺繡佛像,表達自已的虔敬。範亦仙捋捋自已頭上三七開的烏髮,想道,這根根髮絲受之於父母,是人體生命的精華,用它繡制畫軸,彌足珍貴呢!
那繡娘肚子裡也有墨水,向范家姐妹講解發繡特點。發繡又稱畫繡,有別於蘇、粵、湘、蜀四大名繡,它專繡書畫作品,常以宋元名畫中山水、花鳥、人物為摹本,用複雜多變的針法繡制,以針代筆,以線代墨,畫繡結合,勾畫暈染。髮絲具有彈性,不可再掰,使用短針記針時,採用疏密針腳,補色套色,讓繡面明暗起來,這是它的獨特之處。
繡娘娓娓道來,聲音嬌脆柔美,范家姐妹只是點頭頷首。繡娘站起身子,撫著範亦仙的肩膀,笑道:“小妹子,你小小年紀,也想學發繡呃?”
周圍一陣鬨笑,範錦熙說道:“繡娘妹子呃,他可是我倷范家的小夥頭兒呢。”
繡娘張嘴吃驚道:“啊哎哎,乖乖隆的咚!這麼標緻的小夥,我還是頭一回見到呢,他也歡喜繡花呀?”
範亦仙臉色通紅,擠出人群,跑到屋簷下,又回過頭來,朝那個仙女般的繡娘張望。
那繡女一定是仙女了,她在范家傳授發繡技藝後,便無影無蹤,再也沒有走入丹桂巷。範亦仙纏著姆媽,要去找繡娘姐姐,喬小玉陪著寶貝兒子,到城西犁木街尋覓幾趟,街坊鄰里紛紛議論,那繡娘受到豪強逼迫,前幾日舉家遷徙,不知去向了。
這時正值仲春,街河兩側的花卉和人的情懷,都伴著時令有些老去。那個容易令人傷感的黃昏,春天擠著飽滿的淚囊,拋灑出煙霧般的細雨。範亦仙仰起頭,眼神恍惚,朝天上幾朵浮雲張望,突然垂下頭,扭腰跺腳,嚎啕大哭。那個繡娘姐姐,一定是神仙下凡,現在回到天上去了。喬小玉撐起油紙傘,擋去陰霾的天空,勸慰兒子:“乖乖肉呃,不哭不哭,等你長大,姆媽作主,給你找個繡娘一樣漂亮的姐姐!”
民國年間的範亦仙,就這樣帶著對美麗繡娘深深的眷念,沉溺於犁木街的發繡經絡裡,一發不可收拾。他是范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