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農民獲得了生存下去的土壤,而且又有玉米和番薯這樣的耐旱作物引入,清朝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
農稅都是這麼低,更加不提明太祖根本看不上眼的商稅。
在宋時,海洋貿易一年有幾百萬貫的收入,茶、鹽、酒、鐵,一年有超過千萬貫!
到了明朝,卻是一切成空。
到明初時,因為元朝對中國的壓榨,中國千年積累的財富幾乎被搶光,銅錢和金銀儲備極其匱乏,根本連宋的十分之一也沒有。
沒有金銀銅,商業也基本被破壞,於是明太祖覺得既然如此,反正商人也是壞人,乾脆就不要商業流通,政府收稅以實物為主,發薪水也基本上是以實物為主,並且連徭役什麼的也是以實物。
第八十三章 稅(3)
如果萬一有需要,那麼政府印一點鈔票就是了。
這也就是樸實的小農思想,根本就沒有一點經濟意識,大明寶紗沒有準備金,根本就成了一張廢紙,實物交納到幾十年後就證明必須要變革,否則朝廷無以維持,根本養不起官員和軍隊。
至於某地收的糧食奉命送到某衛所的蠢事,後來就更加行不通了。
雖然明太祖的制度實在不高明,後人卻也沒有辦法全盤推翻,農稅如此,商稅也是如此,只能在原本的基礎上修修補補,根本無濟於事。
到了崇禎年間,任何提高稅收的行為都是罪惡,都是罪大惡極,罪不容誅。象楊嗣昌這人,不可否認有不少的缺點,但名聲之壞,主要還是因為他支援崇禎加稅。
光是這一點,就足夠被那些自己是大地主,大商人,還勾結商人大發其財的官員士紳們破口大罵了。
田稅都收不上,商稅就更不必提。茶稅在幾十年前一年還有幾十萬兩,到了崇禎年間一年才兩萬兩,這點錢,養一個營的兵都不夠!
皇帝的尷尬和悲哀,張守仁在這幾個月裡透過邸報也是漸漸瞭解了很多。
邸報其實就是這個時代的報紙,官員的升遷和貶落,朝廷的新動向方針,還有皇帝召見大臣問政的內容等等,甚至各省的邸報側重不同,有時候還會刊登一些花邊新聞一類的東西。
當然,軍事類的訊息,永遠是邸報的重點。
在張守仁喝茶看邸報的時候,經常的動作就是搖頭嘆息。
這麼一個龐大的帝國,種種體制的運轉不靈,加上悲劇的天災,還有關內關外的**,看邸報真是很難看到有一個好訊息。
流賊,東虜,兩邊時起時伏,朝廷稅賦不足,運轉不靈,而人心漸失,士紳百姓都漸漸離心,所有人都覺得,三百年一大變的時機已經到來,就是不知道朝廷會亡在哪一股勢力的手裡罷了。
皇帝不易為,最關鍵的還是沒有錢。
就說是真龍天子,但天子也要給下頭髮錢,沒有錢,再忠也不忠,再義也不義了。
鬧餉的事,前幾年就發生過幾次較大規模的兵亂。最大一次就是遼西兵鬧的兵變,鬧到三軍譁變,巡撫畢自肅上吊自殺,□□天下防備異族的軍隊鬧餉,鬧到巡撫自殺,這也算是大明的奇恥大辱了。
相比每天焦頭爛額,窮的要當褲子的崇禎,張守仁的日子就是天上人了。崇禎把乾清宮的銅香爐和銅鶴都去當了銀子,張守仁卻是掌握著大好財源,日進斗金,並且有大量的機會把財源更進一步的擴大,一個私人,可以富而敵國,甚至是賺到比皇帝小金庫多的多的錢財,這大約也真的是一個王朝的悲哀了!
不過崇禎的事叫他自己去頭疼吧,在這樣的朝陽之下,就在四周商人和鎮民的注視之下,張守仁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頭昂的更高,胸昂的更高,而他麾下的親丁們,也是要走的越發意氣昂揚,威武雄壯!
第八十四章 行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