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無可能的。
漢唐鹽鐵專賣,這些戰略物資是牢牢握在朝廷官府手中的,各處設鐵官,礦產發賣一條龍服務,鹽鐵之利,百姓商人是沾不得一點的。
到了明朝,官營鐵礦倒閉,私營鐵礦卻是欣欣向榮,朝廷要向民間去買鐵……這種事情,也就是在明朝才有可能了。
這原本沒有大問題,但官營鐵礦紛紛倒閉,私營鐵礦在萬曆年間也受到摧殘,這鐵的產量確實是下去了。
而且,官營轉民營,小規模的爐房多,嘉靖三十四年有規定,鐵礦山場許其設爐,就令山主為爐首,每處只許一爐,多不過五十人,俱系同都或別都有籍之人同煮,不許加增……其爐首即為總甲,每十人為一小甲,其小甲五人遞相鈐束,填寫姓名呈縣,各給執照。
就是說,礦區生產,不僅限定人數,還規定總甲和遞保,否則的話,就會被府縣衛所巡捕稽查,一旦有違反,一定從重治罪。
當然,王朝末世的時候,一切法令,皆成具文。所謂無主官山,只要能出礦的,就一定會有大量無籍流徒湧入,每年在秋收之後,糾整合百上千,然後分佈各山,依山起,少則五六座,多則一二十座,每爐最少數百人,在山掘礦,以此取利。
山主礦主收租稅,地鬼,總小甲利其常例,土腳小民則利其僱募。
整條產業鏈,最倒黴的就是官府。
官礦和領官照的礦,朝廷有鐵課或是有三十稅一的礦稅。
結果官礦全完了,領官照的也寥寥無已,派在各礦的礦監根本起不了作用,南方到處都是這種民礦,根本也不納稅,只是賄賂當地的地方官罷了。
這種礦,肥了私人,出產到底還不如當年官礦,而且這些年兵事增多,鎧甲兵器等用鐵的地方大增,不僅是官兵,流賊,東虜,都要用鐵,所以這鐵的出產雖逐年增加,但仍然遠遠不敷使用。
現在的鐵礦,最大的集散地就在江南的蕪湖一帶,不僅有鐵礦,還有出鋼的鋼爐,算是當時大明的獨一份。
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明礦業(3)
這裡出產的鐵,每年是過千萬斤的規模,行銷天下,大明礦業最集中,出產最多的地方,以前是門頭溝到遵化一帶的鐵廠,現在就屬蕪湖一帶的民間礦業集團了。
眼前這夥晉間,在北方玩的轉,收糧賣鹽,走私戰略物品,反正捅破天的事也敢做,也沒有什麼事是擔不下來的。
但北方玩的轉,南方就玩脫了,人家蕪湖鐵業是操控在南方士大夫和大商人手中的,這些人看到晉商就是一肚皮的火氣,彼此是竟爭對手,哪裡會有好臉子給晉商們看?
現在的問題不是晉商被坐地起價,或是被賣高價,而是因為鐵越來越缺,蕪湖一帶,北方商人給錢也買不到生鐵,簡單就是兩個字:沒貨!
這其中原委,薛國觀知道一些,有一些也不大瞭然,此時也只能皺眉聽著。
一邊的林文遠是聽的津津有味,因為販鹽,他們一夥和張守仁一起對大明的鹽政有過推敲,張守仁曾經笑曰,這種制度十分稀爛,肥私人損公家,簡直是蠢透了。
但現在這種時候,制度蠢了,才是他們的可乘之機。
這鐵業也是這麼稀爛,前小旗官現任千戶官林文遠聽在耳朵裡,這心思也是動的飛快。這件事,和浮山怎麼聯上關係,怎麼執行才好?
他這邊思索,那邊薛國觀也是開口了:“諸君的意思,老夫也是明白了。也罷,我會修書一封給鳳陽總督,諸位要買多少鐵,派人持老夫手書,去尋他設法就是。”
“如此大好,在下謝過閣老!”
亢東主似乎是一躍而起,聲音也是十分欣喜。
範永鬥也是緊跟而上,對薛國觀大表感激之情。其餘諸家晉商,自然也是有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