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能想到一些解決辦法的法子,劉備便踱著步子便琢磨著,突然他停下了腳步,眼睛看著張飛振奮道:“我想到了一個好的歸宿!”
張飛聞後如同黑暗裡見到了光明一樣,遂問道:“大哥說來聽聽!”
“我們可以投奔荊州劉景升處!”劉備望著張飛說道。
張飛聽了疑惑道:“大哥說的是荊州劉表吧?”
“正是”劉備堅定說道。
張飛靠近劉備兩眼放光道:“大哥這個主意真的不錯,聽說這劉景升乃是漢室宗親,也就是說是大哥的親戚啊!同為皇親貴族定會容納大哥的!”
“眼下十八路諸侯起兵唯有荊州的劉景升處無動於衷,處身世外,荊州沃野千里、兵強馬壯,連線九州乃是個富庶之地又是軍事上的戰略要地,絕對是個可以投靠之地,而且此處離荊州最近,真乃是天助我也!事不宜遲我們需要馬上就動身,今夜我們二人就逃出大營前去投奔劉表!”劉備分析道。
張飛聞後大悅,高興的說道:“大哥說的有理!我們今晚就行動!”
二人計議之後遂大點行囊悄無聲息的行動開來,二人趁著月明風清,兩匹馬很快偷出營寨往荊州方向逃奔而去。。。。。。。。。。。。。。。。。。。
這劉表卻說荊州刺史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也,乃漢室宗親西漢魯恭王劉佘後代;幼好結納,與名士七人為友,時號“江夏八俊”。那七人:汝南陳翔,字仲麟;同郡範滂,字孟博;魯國孔昱,字世元;渤海範康,字仲真,山陽檀敷,字文友;同郡張儉,字元節;南陽岑咥,字公孝。劉表與此七人為友;有延平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為輔。這劉表身高八尺有餘,相貌寬厚,少年時的劉表勤勉好學,善於dúlì思考。十七歲時,劉表就曾向自己的同鄉兼老師——當時的南陽太守王暢提出:“奢不僭上,儉不逼下,蓋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恥獨為君子。府君若不師孔聖之明訓,而慕夷齊之末cāo,無乃皎然自遺於世!”
這段話是針對王暢過於簡樸的生活作風而提出的疑問,並且充分表明了自己與眾不同的獨特見解。青年時期的劉表沒有仿效當時流行的隱居山林的清流作風,而是積極地投身仕途,被大將軍何進闢為掾屬,很受何進的賞識,後來被升為北軍中候,掌管禁軍。
初平元年(190年),原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殺死,何進向朝廷推薦了劉表擔任荊州刺史,這也顯示出何進對劉表的偏愛及對劉表的能力和才華的肯定。作為荊襄九郡的刺史,劉表還是有相當的實力的,他治理荊州五年的時間裡,荊州民生富庶,百姓安居樂業,功績可見一斑。。。。。。。。
劉表是個明白人這次眾諸侯起兵攻打董卓他沒有起兵,荊州背靠洛陽在地理上離洛陽最近,如果劉表在南面起兵攻打董卓便可以與關東軍遙相呼應讓董卓首尾不能相顧,形成對董卓的夾擊之勢,但劉表沒有這麼做,劉表為什麼不起兵呢?這與劉表自身的xìng格有關係,劉表作為一文人出身的官員,一直對武力就不太熱衷,他的骨子裡是排斥武力的,除非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否則他不會主動在軍事上有所作為,這也是他一直坐鎮荊州卻沒有什麼大的宏圖偉業的原因;
另一個原因就是劉表為人是個喜歡看熱鬧坐收漁利之輩,在兩軍交戰之際儲存自己的實力,然後坐看成敗,發展自己,這樣一來自己儲存了實力,就可以達到自己做大做強的目的,以無為勝有為這是劉表的一理政的策略,再有一點就是他坐鎮荊州的時間不是太長,好多地方都需要打理,穩定的任務十分嚴峻,所以他不宜發動戰事。
劉表治下的荊州就像是一個世外桃源,在當時群雄逐鹿的背景下,這裡絕對是個修身養xìng的好去處,劉備和張飛逃到荊州,來到襄陽受到劉表的熱情接待,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