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秋生與銘豐在張家與姑父張硯吃茶閒聊,今個一早,李婆子便讓張姑父跟著到縣城收取賬目的李懷池出門,好的在縣城採買新鮮牛肉,回頭她親自下廚做成侄媳婉兒愛吃的牛肉乾,讓哥兒回京時捎帶上。
李婆子早前被老親家【元吉的太奶】請到了族裡吃茶,估計會被留在族老家吃上晌午飯才回來。
張芳每日都會到後頭的工場忙活賬目,製作場地當下錄用了近六十號村民長工,雖不必親自坐鎮收雞、鴨蛋,光是每日往來的賬目便是繁瑣的細緻活。
今年初,村裡的慶豐行作坊又擴建了三畝地,原本製作晾曬紅薯粉和土豆粉的場地太小,為了保證製作時不會與其他糧食串味,特意擴建了粉條的造作場地。
這幾年,經各地方慶豐行協助官府的普及,許多地方的百姓都種上了這兩種糧食,如若遇到饑荒年,靠著紅薯、土豆多少緩解了百姓的災情。
“你們莫要欺了我等貧苦百姓,怎的,作為三寶的大舅,還不能尋外甥了?老子爹、娘還是三寶的外祖呢,有你們這樣的人家嗎?”
“我呸,臭不要臉的,我當是誰呢,原來你們是趙大嫂子的孃家人,唉喲喂,曾經做過的那起子腌臢事莫不是忘了?放任兩個小的死活不顧,若不是咱老李家,秋靈姐弟早就隨了他們的老子娘去了,還輪得著你們擱咱家門前瞎嚷嚷個什麼勁啊?”
聽聞外頭的吵鬧聲,康硯和兩個哥兒不由得起身朝外頭走去,就見老李家院門前,站著一堆看熱鬧的村民。
除此以外,還有一對年邁的老頭老太,及一對四五旬的夫婦,他們後頭還跟了個十五歲上下的姑娘。
身寬體胖的陳氏雙手插腰,憑一己之力將眼前幾人隔擋在院門外,身旁還有同樣忿忿不平的方嬸子。
張硯摁住兩個小子的肩膀,大致知道來人的身份,此事不必他們兩個小的出面。
書樂和書棋極有眼力見,書樂道,“公子,小的替您過去瞧瞧。”
秋生點頭,書棋見狀也跟著一塊過去。
在秋生的記憶裡,他早就不記得母親的孃家親長,小時候從長姐口中得知當年之事,此時此刻若問他是否怨恨趙家人,秋生說不上來。
或許他當年歲數小,不及長姐已是經懂人事,但他並不是傻子,趙家人此時找上門來的舉動,簡直丟人現眼。
事情雖已過去十幾年,宋家和趙家親長對他們姐弟的利用以及唾棄,早在秋生心底根深蒂固。
趙家人中,屬趙老婆子自覺心裡虧欠不敢多言,架不住老頭子和兒子、兒媳的架式,強硬的把她一同帶了來。
趙老頭老一輩子的山野村夫,從來都是家裡說了算的,當下被一個婦人落了臉面,也是氣得臉色漲紅。
“我說你這婦人,老頭子要見三寶,三寶是我外孫憑什麼攔著不讓我們祖孫相認?”
趙大哥附和道,“就是,沒有我爹孃哪來三寶的娘,三寶即便剩口氣,也不能不認我們趙家人,趕緊把三寶喊出來,我這個做大舅的倒要問問他,跟著富貴人家養尊處優十多年,可曾念及一點親情長輩在?還是個讀書子,我呸,進士又如何,進士難道就可以不認窮親戚不成?”
趙大嫂,“沒錯,我是三寶的大舅母,我還抱過三寶呢,三寶就不能不認我這個舅母。”
陳氏直接淬了趙大嫂一口唾沫,“呸,不要臉,大家都來聽聽,今兒我陳氏倒也不怕大傢伙笑話把事情好好說道說道,咱家秋生這些年是怎麼過來的,鄉里鄉親都是有目共睹的。”
“當年,趙家大嫂子去世,宋家和趙家各懷心思,都想把我們可憐的靈兒和生哥兒賣給牙子,若不是遇著咱老李家,大家說說,這兩個可憐的孩子該是受盡何等挫磨。”
方嬸子適時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