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人是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太太竟會如此膽大包天,胡作非為,居然敢串通山匪謀害李府家的姑娘。
太太難道就沒想過後果?
太太莫不是將別人當傻子,僅是李大人便不是盞省油的燈,當初陳通判和曹大人如下的馬,此時此刻,文大人仍記憶猶新。
心裡對自家娘們是既氣又惱,簡直是不知所謂,更為文家往後的仕途,及檜哥兒的未來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文太太自己也沒想到行跡會敗露得如此徹底,她不過是略施手段,試圖讓姓宋的孤女失了名節,如此這般,李家還有什麼理由拒絕他們文家的結親之意。
他們文家不計前嫌,接納了這麼個道德名聲盡失的新婦,姓宋那孤女日後只會對他們文家感恩戴德,由此,她便能將這孤女緊緊的攥在手中揉圓搓扁。
往後無論養娘家再發達,為了他們文家,為了自己的夫君,她敢拒絕婆家提出的要求,自然會多番懇求養娘家提攜,有了這層姻親的關係,還怕檜哥兒未來的仕途不順坦。
文太太算盡一切,原以為事情會順著自己的思路發展,倒沒想著會落得這麼個下場。
四虎五虎哥倆接近晌午才從莊子回來,聽說了秋靈昨個遇險之事,氣得頭都要掉了,當即先到衙門瞭解情況,又立馬領衙差上門將逃出文采君魔爪的卓媽媽揖拿歸案。
經過楊通判的一番問審,文太太、山匪頭目及卓媽媽的口供,最終文采君還是被卓媽媽供了出來。
當文太太聽說自家閨女也摻和其中,好險沒一口氣背過去,只覺得腦子嗡嗡的。
她便說,明明她只透過卓媽媽讓那群山匪擄走宋氏孤女,千萬交待了不可打任何的歪心思,如何會成了殘害的主謀,頂多是損壞人家姑娘聲譽的小事,如此這般,衙門多少不得看在當家的面上,對她從輕發落,甚至不予以追究才是。
如今因著閨女大膽的手段,文太太自然明白後果的嚴重性,便連自己被押至公堂審問時,當家的都不可從中旁聽,這是阻了當家將她們母女倆摘出來的機會。
然,當四虎五虎二人再次上文家揖拿文采君,竟發現那姑娘得了瘋癲之症,起初他們皆以為是文采君為了逃脫受處置的手段,最後,宋之秋讓人回府找來了之冬,一番診斷下,確認其的瘋癲之症並非是裝的。
公堂上的文太太一口血噴了出來,此時此刻她才深覺悔意,痛徹心扉,若不是她生起這般的主意,如何會害得閨女落得如此下場,還有她的檜哥兒,今年好不容易考上秀才的好名頭,當下更因著有她這麼個母親斷送了前程。
文大人被看守在衙門後院,雖不能出堂參與審案,可一道又一道晴天霹靂的訊息,一夕之間將他炸老十好幾歲,他是如何也想不明白,太太和閨女怎生變得如此歹毒,他們文家算是敗了,敗得徹徹底底。
文采君瘋癲之事無不讓人唏噓,便連作為主審此案的楊通判,也為之感到婉惜不已。
好端端的一個小娘子,為自己設下的腌臢事所累,何苦來哉。
今個文家的動靜被城裡不少的人家看在眼裡,一番打聽之下,即便衙門與文家有意遮掩,官眷謀害之事還是傳得滿城風雨。
故意到了好事的七大姑八大姨口中過一遍,那精彩絕倫之處,不亞於茶樓酒肆裡的說書先生。
有的說,文家太太相中了那位李大人家的養姑娘,奈何李家看不上文家的,即便只是個養姑娘,李大人夫妻倆也是當成嫡親姑娘來教養的,於是,文家的太太覺得面子上過不去,收買了城外流竄的山匪伺機殘害了人家姑娘。
又有的說,是文家的姑娘嫉妒人家李府教養出來的姑娘比之出色,文家太太心疼自家姑娘被比了下去,才生起了那害人的心思。
再有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