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典。”高俊真心感激父母恩惠。
“坐下吧,今日乃家宴,不必拘君臣之禮。”
“是,父皇。”在位眾人紛紛拱手作揖
溫馨的場面,使得高帝鮮少露出慈父之笑,如此這般,這般如此,但看在皇后眼中,心底總是有股子壓不下去的愁雲。
仲秋夜,太師府如往年那般,男女分席周坐一堂吃團圓飯。
足兩歲的珩哥兒是李婉見過的孩子中,最活躍的性子,坐在【兒童椅】裡的珩哥兒,四肢齊蹦,咧著沒幾顆奶牙的小嘴咯咯直樂。
整晚就屬他最撒歡,不時惹得滿堂長輩們大笑不止。
每年中秋,京城夜市最為繁鬧,長安街有那拜月燈會,按習俗傳統,拜月的多是未出閣的閨秀,而男子更多的是相聚攀樓茶館繞月作賦。
團圓飯後,銘意和秋生兩對夫妻領上小妹明瑤和侄女陶姐兒出府遊月,珩哥兒自然也是帶上,他小子越大越離不得人,特別粘著親孃袁氏,時常惹來親爹李銘意的白眼。
李懷江和李婉回到懿祥閣,夫妻倆躺在廊亭竹椅上納涼賞月,身旁放了張小圓桌,擺放廚房新做好的胡餅及茶果點心。
“時間過得真快,晃眼已經二十年了。”
李婉頭靠在男人的肩上,眺望著天邊的圓月,感慨道。
回想二十年前的中秋,他們手拿一壺桂花釀,並肩躺在老李家的房頂,暢談未來李懷江給她考回個秀才的話題。
,!
那個時候的李婉,覺得如族長夫人那般有身份,就能在整個長留村裡橫著走。
從前那些瞧不起原身夫妻倆的村民,個個都得仰他們鼻息,不敢再低看他們去。
不想,隨著男人接連開大,徹底將她帶離最初來的地方,從耕種的農婦,成為權臣背後的女人。
這二十年裡發生了許多事,多到李婉記不過來,最讓她感到欣慰的是,孩子們都有了屬於他們自身的前程。
李懷江捏了捏媳婦的手心,“夫人可是想老姑了?”
李婉微笑,“自然是想的。”
不說當代車馬不便,路途遙遠,再有當代風俗講究,老人家只過五十壽辰,五十歲後便不再操辦,擔心折了福報。
如不然,她也好得有個藉口回鄉探望一番,若沒個由頭回鄉下,少不得引起他人非議。
女人無奈的嘆了口氣,問道,“最近皇上精神可是好些?”
李懷江聞言默了默,沒有說話。
男人越是這般,李婉的心情越是沉到了谷底。
這些年,帝后待她和李懷江的好,李婉都記在心裡。
是皇室讓她和李懷江更有底氣,更是包容她多次犯上僭越。
相較她與高帝的兄妹情份,李懷江與高帝的君臣之交更為深厚,她理解李懷江隱忍在心底裡的那份哀愁,也明白他即將失去摯友的難過。
在李婉心裡,高帝是明君亦不是明君,他有容人之度,更有用人之能,卻又過度自信,多次險遭亂黨迫害。
但高帝是位好兄長,高家虧欠原身姐弟的,他幾乎獨攬在肩上,用他的能力彌補。
他更是位好長輩,雖然李婉時常背地裡暗罵高帝不按常理出牌,是孩子不要臉的大舅。
但他用心提拔歷練老李家的孩子,無論是出於朝廷,還是出於私心,他確實將李家的孩子都放在心上。
李婉曾將現實中的兄長拿來與高帝做對比,發現,她的兄長根本無法與高帝相提並論。
這趟穿越之旅,讓李婉收穫頗豐的是親情,是難能可貴的至親相護!
:()農門小夫妻:我掙錢你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