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五十七章 舉一反三

塘騎兩騎之間的正常間隔是一里地,眼下十里寬度的馬蓮灘上有百餘名敵方塘騎,這些人本該在十里範圍內展開。

所以這幅畫面對趙之瑞來說,就是張天琳非常直白的向他傳遞軍情:敵軍主力已回頭十里,而且步騎在行軍中脫節了。

他們的間距本就只有四五十里路,張天琳回頭走了一段,趙之瑞判斷,他和張天琳的距離應該在三十里左右。

趙之瑞是主場作戰,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馬蓮灘再往北穿過漫長沙地就是長城邊牆,東邊有延伸到長城外金塔寺堡的北大河,周圍適合作為戰場的地帶只有馬蓮灘到黃土崖子之間這十幾裡地。

他的戰線繼續向前推進也沒有意義,看日頭已經西落,估摸著戰鬥應當在明早打響,便做出一個大膽的計劃。

趙之瑞在平山上招來麾下千總米剌印,在腳下用樹枝畫出草圖,將自己的分析全盤托出,隨後道:“你率本部九百騎駐紮平山,拖住賊軍塘兵,收集木柴,明早在山上升起炊煙後撤向北大河東岸的臨水驛。”

他指著草圖上的馬蓮灘北側道:“賊子的步騎脫節,我率騎兵自西邊向北繞過馬蓮灘,今夜踹了他們的步營,明早若敵軍不追你,你我便在臨水驛城匯合;若賊軍追你更好,我會在他們身後,待其渡河兩岸邀擊。”

千總米剌印對這命令沒有任何異議,抱拳領命便去安排。

隨後沒過多久,趙之瑞就引千五百騎自平山南邊繞行照壁山向北行走,他們倒是不擔心會被發現,因為西邊出了照壁山就是沙漠,別說大海撈針了,就算有意往裡鑽都容易迷路。

唯獨往北走不怕迷路,因為北邊有長城這個指示物。

趙之瑞的計劃很簡單,往北走個十里到長城,然後出現在張天琳身後,把步兵營地踹掉。

計劃非常周密,他不願從西邊派遣偵騎打草驚蛇,因此專門在照壁山找駐牧番民弄了幾頭駱駝,準備命傳令兵騎著直奔邊外金塔寺堡,看金塔寺堡的情況如何。

但他的傳令兵還沒上路,金塔寺堡那邊的驛卒就已經拿著守備李君恩的書信跑過來了。

趙之瑞本來還挺納悶,邊牆外頭咋還有驛卒呢,便截下驛卒叫到跟前,還把信拆了。

驛卒叫索康,確實對驛站業務非常熟悉,說他是臨水驛的驛卒,弟弟在金塔寺堡當兵,眼看開春了,要幫弟弟把冬衣拿到肅州當了,這才領到一封順路的軍信。

趙之瑞對這事倒也能理解,欠餉有些日子了,反正冬衣夏天也穿不著,先當了換錢,等朝廷發餉再添點錢贖回來也合適。

展開書信,確實是金塔寺守備李君恩的筆跡與印信,請求肅州給調撥兵甲戰馬,說邊外有幾百韃子在堡子外熘達,兵甲不足沒法滅了他們。

這個做不了假。

趙之瑞心說這事穩了!

金塔寺堡的守備還給肅州要軍械呢,鐵定是沒看見賊子步軍出邊牆,再一問面前的中年驛卒,確實如此,像吃了定心丸一般,領兵埋頭向著邊牆走。

他卻不知道,面前年近五旬低眉順眼的黃頭回鶻,是三劫會有名的郎頭索康。

在這個黃頭回鶻四十多年的人生裡,大半輩子都是驛卒,但他不是臨水驛的,而是高臺千戶所那邊黑泉馬驛的驛卒,而且崇禎爺精簡驛站的時候,把他裁了。

但索康一直覺得自己這輩子,其實離開驛站才算真正活著,四十多歲加入三劫會,雖說一身早年奔波的暗傷,體力也大不如前,卻架不住三劫會求賢若渴,成了王自用身邊最能幹的大將。

對陝北出身的會道門頭目來說,在甘肅見多識廣、熟悉路途的索康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人才。

索康也沒有辜負王自用的信任。

他建立起三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