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九十七章 騎兵盤旋

草儲備都能上一個臺階。

要不然左良玉早走了。

在這耗個屁。

四個小隊的遊兵營騎兵走的不快,卻席捲煙塵,鬧出浩浩蕩蕩的動靜。

徐勇在己方軍陣前端著望遠鏡看向靠近戰場的元帥軍騎兵,回過頭道:“再準備二百騎,另外告訴前面的人小心,敵騎不好對付。”

他早就知道敵騎當中有不少蒙古兵,早前心中多有輕視,但這會一看,劉承宗的軍隊練騎兵是有一套的。

有輕視很正常。

劉承宗手下有個甘肅降將叫李昌齡,現在官居兵部團練官,是個只有一隻眼的獨眼龍。

他過去曾以甘肅總兵楊嘉謨的標營都司身份,逢著當年還是海寇的火落赤諸子北寇甘肅,打了一場很漂亮的仗。

勝利的代價就是李昌齡的右眼。

也只有這個代價,僅此而已。

火落赤部騎兵箭發如雨,精準射術令甘肅明軍記憶猶新,陣前官兵人人身中數箭。

但一個沒死,整場戰鬥就沒有一根箭能透過甲冑。

只有李昌齡,作為坐營都司,冒著箭雨抬頭觀察敵軍進攻方向,結果剛抬頭就被射中右眼——銅製鍛打箭頭。

蒙古兵的射術精湛,但武裝廢弛到這個程度,怎麼會不被輕視呢?

但此時徐勇看見的敵騎,顯然不是那種連裝備都不行的烏合之眾。

四個五十騎的小隊,在行進中非常安靜,只有噠噠的馬蹄聲成片響起,但走得並不快。

他們在按轡徐行中變換隊形,四隊人馬先是以縱隊前行,分為兩組,每組前隊破縫、後隊插縫,變成兩個大隊。

兩個大隊又再度前隊破縫、後隊插縫,變成一個有兩百名騎兵的方陣。

隨後方陣分開,又重新變成四騎一組的海子陣,讓徐勇忍不住笑出了聲。

不是嘲笑,元帥軍騎兵的變陣非常熟練、行進間沉穩老練並不急躁,是值得認真對待的對手。

只是這個組合也是真的讓徐勇覺得很好笑,明明是一支明軍式的騎兵隊,卻讓他恍然間看見了幾百年前的蒙古兵團。

海子陣,就是成吉思汗的成名陣法。

核心思想是騎兵宜散不宜聚,便於控制戰場、增加戰陣寬度,讓騎兵以更小的部隊,像草原上分散的湖泊也就是海子的模樣,向敵軍逼近。

變陣在千步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徐勇端著望遠鏡已經能分辨敵騎的構成了。

這些四騎小隊,四個人的裝束都不相同。

有兩個騎兵一看就是漢軍,缽胄、赤色布面甲,一人執旗矛或長刀、一人端鳥銃或三眼銃,腰上都懸雁翎刀和金瓜錘,馬上都掛弓囊箭壺。

另外兩騎一看就是蒙古兵,一個披鎖子甲,攜一長兩短三根長矛,馬揹負弓箭;一個穿皮襖皮帽或鑲鐵皮甲,持強弓負大箭,馬鞍子側邊還用鉤環掛了杆鉤鐮短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陣勢、排布、鎧甲都沒啥問題。

徐勇對騎兵格鬥放心了。

主要是劉承宗的軍隊總會弄出點奇奇怪怪的玩意,但現在看來,元帥府的騎兵還是一支非常傳統的部隊。

在元帥軍騎兵展開的同時,戰場上的左鎮騎兵雖然少了點,但也跟著展開戰鬥隊形,他們是營伍制度,不必像元帥軍那樣變陣打散重編,直接用最小編制就能作戰,有很大優勢。

明軍騎兵五騎一排,有人將雁翎刀靠在右肩,迎著元帥軍騎兵按轡徐行,也有騎兵在左臂盤著火繩,給三眼銃或鳥銃裝填彈藥。

更有騎兵一手提戰弓攥韁繩,一手在身後馬臀掛著的箭壺裡整理粗長羽箭,為一支支裝備不同型別箭簇的羽箭在箭壺中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