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謝星河三人來說,古文文體記載的縣誌閱讀起來略困難,速度比較慢,但沒多久他們就發現林克的閱讀速度很快,絲毫不受古文限制。
謝星河問:“林克,你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感覺閱讀毫無障礙。”
“不是。”林克:“我家裡藏書很多,以前經常讀這一類的文獻書籍所以習慣了。”
孟至:“林哥,你是哪裡人?”
林克:“巴蜀。”手指移動到書籍中間一行字,停頓下來:“找到了。晚清光緒年爆發天災,像傳染病一樣持續三年的大災荒,旱災、蝗災、洪災、瘟疫和地震輪流出現,當時赤地千里,波及人口是晚清全國人口的一半,死亡人數多達千萬。史稱丁戍奇荒。”
“濱城縣誌記載當年青壯年出逃,老弱婦女死的死、發賣的發賣,更有易子而食的慘狀比比皆是。”林克繼續閱讀下去並用大白話複述一遍:“他們把失去生產力的老人集中處理,害怕屍體堆積汙染水源、爆發疾病,所以每家每戶有人死去就將屍體扔到當時一個名為大洞坑的地方。當時有很多餓急眼的人跑大洞坑偷屍體,所以當地橫屍遍地、白骨累累。”
“他們偷屍體是煮來吃嗎?臥槽!”謝星河滿目震驚。
“不止。”孟至說:“這裡記載當時不少餓暈後被誤判死亡的人,扔到大洞坑後,因為人還活著所以身體溫熱柔軟,被當成新鮮的屍體反而更受青睞——”
“別別別說了!”謝星河嚇得面無血色,手裡的縣誌彷彿洇了血,突然不敢看。他喪著臉:“民俗縣誌為什麼寫得像恐怖小說?”
“民俗是廣大群眾的歷史,往往紀實而多趣味,當然也不乏一兩頁的苦難記錄。”林克合上書說道:“大洞坑的原址就是現在的創業路,創業路23號是大洞坑的中心。”
孟至猜測:“當年大洞坑的屍體堆積如山,死氣、怨氣和對饑荒大災年的恐懼常年盤旋,直到和平年代到來,人氣逐漸旺盛,過去的悲痛被遺忘、埋葬,但盤旋的死氣、怨氣和恐懼沒有隨時間流逝,而是聚攏到大洞坑的中心並逐漸衍生出一隻兇物。這隻兇物在地底沉睡,民國15年的五口之家買下這塊土地,動土時驚醒它,於是遭到兇物的報復——所以這兇物到底是什麼?”
“戰爭、饑荒、災難的爆發最容易衍生不可名狀之物。”周華期翻看手機,滿腹疑惑的說:“官方記錄了十幾種於災難中誕生的兇物,但是沒有哪一種符合這隻兇物的特徵。”
他們看向林克。
林克:“餓者骷髏。”
周華期當即作記錄,謝星河:“沒聽過。”
林克:“關於它的傳說有很多,形態不一,最常見的形態是一隻巨型骷髏。傳言它是饑荒或戰爭中死去的數百名死者對生人的怨恨,人骨聚整合一隻巨型骷髏,難以消滅,喜吃活人。舉個例子,西遊記裡的白骨精就是一隻巨型餓者骷髏。”
謝星河:“別墅那隻也是巨型骷髏的形態?”
林克:“它是人皮骷髏的形態。”
披著一層乾癟人皮的骷髏,企圖用這種方式偽裝成生人。
“哪來的人皮?”謝星河捂臉:“不用說,我猜到了。”
林克:“人皮形態的餓者骷髏成年人大小、力氣大,速度快,牙齒咬合力恐怖,好處是這只不吃人,它只針對在別墅住滿兩個月的五口之家。周承‘替死’那套做法無效,因為被‘替死’的那人的死亡時間不對。”
孟至:“死亡時間一定不變?”
林克:“不可名狀的兇物對數字很執著,你們也可以當成是它們不得不遵守的規則,是對它們的限制。兇物殺的人數、飲血時間等一切限制,都屬於死亡條件。”
孟至三人再次驚訝於林克竟比他們還了解不可名狀之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