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養殖場,一群人又去了玉米試驗田,周科長說:“由於我的原因,可能今年的實驗結果要打折扣了,我給你的玉米種子都是陳的,一個是六六年的,另外三個是六七年的,育種工作停了三年了,我心裡著急啊,好在遇到了你們,前幾年的心血才算沒有白費,雖然陳種子長勢不好,我們挑健壯的做種,明年就有成效了。” 李玲說:“今年也有成效的,有幾個組合還是顯示出了雜交優勢,明年就可以擇優擴大面積了。” 陳主任問:“你們現在畝產是多少斤?” 方主任說:“我們的玉米和小麥畝產都只有120斤左右,全公社都差不多。” 陳主任說:“以你們的經驗看,這試驗田畝產能有多少?” 幾個人議論了一下,支書說:“除了這一個長勢明顯弱小的,其他幾個怎麼也得超過200斤吧,現在還不大好估計。” 陳主任說:“就算畝產200斤也很鼓舞人了,一畝地就增產80斤啊,全大隊得增產多少?全公社呢?” 當走到一塊稻田邊,陳主任發現路邊的幾行稻子明顯的比田裡粗壯,稻穗也飽滿。 李玲解釋說:“這塊地裡用的是南方的稻種,第一年種,可能還不大適應環境,表現不佳,路邊這幾行是和我們當地的水稻作父本雜交的,效果還不錯。那邊還有一塊地,種的當地的稻種,用南方的稻種作父本雜交,長勢也很好。” 看了兩塊地後,陳主任問周科長:“我是外行,只想瞭解一下產量?” 周科長說:“保守的估計,畝產不會低於三百斤,雜交的應該能上五百斤吧。” 方主任說:“我們西苑公社兩面靠著衛河,灌溉不成問題,全公社14萬畝地,如果一半種上水稻,光水稻的產量就超過現在全公社的糧食產量啊。這真是一篇大文章啊。” 宋主任說:“那你們就好好寫好這篇大文章吧。” 陳主任說:這篇大文章不僅涉及西苑和衛縣,起碼涉及全市,也會輻射四鄰,有農科院的專家領路,你們就放開手腳幹吧。” 周科長說:“我可不敢居功,這都是李玲的外公,王老先生的功勞。” 東順把王老先生的情況說了一遍。陳主任說一會兒一定得去拜訪老人家。一群人邊看邊走,上了河壩,站在樹蔭下,一邊是靜靜流淌的衛水,一邊是一望無際的田野,微風吹來,十分愜意。 陳主任說:“這真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啊,我都想留下來了。” 培元說:“您可別留下來,我們還期待您的關懷和支援呢。” 陳主任說:“你又有什麼想法了?” 培元說:“您看,從我們腳下到安平,直線距離不到四十公里,安平到省城的公路近在咫尺,可我們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每次去市裡都得先南轅北轍的繞一圈,就缺一座橋啊。” 陳主任說:“建橋不是小事,牽涉好幾個部門,回去瞭解瞭解情況再說吧。” 培元說:“只要領導想著就行,不管您答應不答應,今天我們都請您第一個品嚐我們的美食產品。” 走到農貿公司門口,陳主任又被門垛上的牌匾吸引住了,這塊匾由於字數少,字型就大一些,陳主任邊欣賞邊問培元:“你看這字怎麼樣?” 培元說:“一般吧。” 陳主任說:“噢,你口氣不小啊。” 方主任和王經理都笑了,陳主任說:“你們笑什麼?” 王經理說:“我認識寫字的人。” 陳主任說:“能把他請來嗎?” 方主任說:“他一直就在您身邊啊。” 陳主任看著培元說:“不會是你寫得吧?這不像你的字啊。” 方主任說:“我當場看著他寫的。” 培元說:“我覺得牌匾應該莊重一些,所以參雜了魏碑的筆意。” 陳主任說:“怪不得呢,韓組長,知道我當初為什麼後悔了吧?” 大家都等著下文,陳主任卻不說了。大家進屋坐在長桌兩邊,陳主任非要請周科長,王科長和王科長坐中間,幾個人一再推讓,大家就隨意坐了,每人面前三隻碗,兩碗盛滿了肉,香氣四溢,還有一隻空碗,玉海和東順拿著酒瓶給大家倒酒。 陳主任說:“好像到了梁山泊了,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