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你認為自己算不算中國商業小說的一位啟蒙作者?
李可:我希望我寫的東西,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思考高度,同時,對人們的生活能有一些現實的意義。這是我對自己的寫作要求。
說實在的,我不太熱衷純理論性的研究,我信奉的是科學技術只有轉化為生產力才能最終實現其價值:)
關於推動商業程序,相對於西方的商業小說或傳記,經濟學家對推動商業程序的作用才是主導的——首先是以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奠基石,他倡導自由經濟和“看不見的手”;後凱恩斯推陳出新,他是強調國家宏觀調控的第一人;咱們的革命導師*,則把經濟學引向政治領域,非常牛!不服不行呀。
現在許多年輕人,對09年的失業率關注度很高,坊間也都流傳09年日子難過,裁員增加。在之前,國內企業的裁員經驗不多,所以恐慌得似乎更厲害一些,在這種情況下,有沒有什麼好辦法來解決,或者來調節?
李可:第一,裁員應該主要是在中小企業發生。出口型的企業尤其困難。
第二,所處的行業也決定了裁員的機率有多大。與基礎建設相關,與剛性需求相關行業是相對安全的行業。
第三,員工所處的職能在企業中有多重要。離實現利潤的核心環節越遠的職能越容易被裁減。
李可看經濟危機(4)
第四,員工本人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是否一致。
第五,員工的能力。
對比上面的五大風險因素看一看,就能評估出自己的風險有多大,也能知道往哪個方向努力了。即使過去做得不夠好,現在馬上去做也不晚。
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左右不了行業和企業的興衰。
能做到的是樹立正確的主流的價值觀,提高自己的職業競爭力,以求往好的行業流動,往行業中的龍頭企業流動,往核心業務部門流動,別無捷徑。這個過程需要計劃、行動和毅力,同時也需要達觀。
杜拉拉的原型是很多人關注的重點,包括你在書中所講的DB是哪家真實的公司都很多人猜測,就好像《浮沉》似乎是說微軟一樣,這本書是你的自傳嗎?有多少真實性?
李可:稍微關注一下《杜拉拉》的讀者書評,會發現很多人都表示書裡那些事兒就像發生在自己身邊——杜拉拉是綜合體,DB是虛擬的公司,《杜拉拉昇職記》則是一本小說,它的好處在於它表現了職場的典型心態、常見困難以及經典的解決方案,否則怎能像你像我又像他:)
書籍作家搞神秘的這兩年也不少,比如像慕容雪村,以前做公司高管的時候,也不露面;像《藏地密碼》的作者何馬,據說身家過億,至今也不露面,你對這種“大隱”現象怎麼看待?是怎麼想的?
李可:我覺得不見得是為了搞神秘,價值觀的取向不同罷了。
好比有人和你說他沒有時間所以不能參加小組會,其實,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他沒有這點時間,是他認為另外的事情比小組會更重要,他要把時間花在那件更重要的事情上。
有一個假設,假如你明年失業了,你會怎麼辦?
李可:我的情況也許不具備典型的參考意義,因為估計提問的讀者八成是比較年輕的人群,而我已經工作了比較長的時間,並有幸經歷了中國經濟輝煌的黃金十年。
建議是及時反思為什麼會失業;然後揚長避短,並適當修補短處;至少不重複相同的錯誤,為新工作做好準備。
舉例說,有的人因為文憑不夠,升不上去了,那他就得想明白,是不是很想升?想升,就必須拿下文憑;有的人因為和老闆鬧矛盾被炒了,要想明白,既然自己不是老闆,今後就得首先當好下屬。
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