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他們到宛城已經不錯了,做人不能得寸進尺,要知足……就是那八金也是海棠說是神仙高興賞下的,阿爹才收下的,不過也是耳提面命的對海棠進行了一番深刻的思想教育,什麼不能不勞而獲,不能忘恩負義啥的。
“棠兒莫擔心,阿爹有力氣,我們先找了房子住下,然後阿爹就去找一份工作,等有了錢,給棠兒買糖吃……”海柱一邊打量宛城這個城池,思量著是不是找個人問問哪裡有賣房子或者租房子,一邊安慰女兒。
“阿爹(大伯)我也要……”聽說有糖吃,四歲的海松和六歲的堂妹海雪立馬嚷嚷上了。
“好好,都有,等大伯做工領了錢,就給你們買……”阿爹懷裡抱著海松,另一手摸了摸二弟懷裡的侄女海雪,柔聲哄道。
一家人又在城裡走了一會兒,阿爹見身邊幾人都累了,就到附近的當鋪先拿出一金兌換了一萬大錢,然後到旁邊的成衣店,給大小都買了兩身換洗衣服,花了近一貫錢(一千文錢)。之後一家八口就進了對面的一家客棧,叫了一桌子好菜,眾人一頓胡吃海喝。
吃飽喝足,阿爹讓二叔帶著幾個小的在客棧裡休息,他自己則帶著大哥,在客棧掌櫃的指引下,去找了專門給人介紹房子的中人。
古代中人的辦事效率還是挺高的,他們幾個孩子累了一路,在客棧裡睡了一覺醒來,阿爹他們就回來了。房子已經買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四合院,加上中介費什麼的,花了八貫大錢,就在離這裡不遠的平安巷。
四合院不大,佈置也很簡單,和海棠上輩子住的豪華別墅根本沒有可比性,不過海棠卻很喜歡,喜歡這種家的味道。
四合院有正房三間,剛好阿爹阿孃一間,二叔二嬸一間,剩下一間留作會客之用。兩邊分別有兩間廂房,大哥海誠帶著小弟海松一間,海棠帶著妹妹海雪一間,剩下的兩間,一間作為廚房,另一間做雜物間,放些雜物剛剛好。
院子裡有一口井,聽說是上一任房主嫌棄出門打水太費事,自己掏腰包花錢打下的。
此外,院子角落裡還有兩顆棗樹,這時候已經七零八落的掛著足有拇指大小的青棗。
四合院位置不錯,前面臨街,他們可以把前面三間租出去或者自己做點小本生意都可以。
總的說來,這次買房子,海棠覺得買的很值……
有了棲身之所,日子有了奔頭,家裡的氣氛慢慢就活了。
因為手裡還有七金,阿爹就和二叔、阿孃商量著買些地,畢竟他們是農家子弟出生。可是海棠卻大力反對,開什麼玩笑,種地?種地能賺幾個錢?眼瞅著這黃巾起義就要開始了,這個時候去買地,這不是眼睜睜的把錢往水裡扔嗎?
當然,海棠年紀還小,又是個女孩子實在沒什麼話語權,好在二叔也不同意買地。
二叔倒不是知道兩年後就要發生黃巾起義,而是私心裡,他還想回去,回幽州。畢竟當初他們出來只是因為連年乾旱莊稼青黃不接,實在過不下去了。要是過兩年,年景好了,他們肯定還是要回去的,在這裡要是買了地,還怎麼回去?最終一家人商量了好幾天,最後決定買十畝地,種了糧食自家吃,以後要是回幽州了,地賣掉就行了。
另外,將院子前面的三間臨街的房子裝飾一下,收拾出來做點小生意,具體做什麼眾人也想好了,就開個家常菜館。大廚也是現成的,就是阿孃,聽大哥說,想當年,阿孃那做飯的手藝,可是附近十里八鄉都讚的,就連縣裡的大戶人家做宴席,也會請阿孃去做菜……
二嬸給阿孃幫忙打下手,幾個小的也能幫幫忙,做些輕鬆活計。至於二叔,一路上海棠都在教幾個小的算術,老實人二叔倒也跟著學了一些,最起碼收錢什麼的是不會錯了,所以二叔可以做跑堂,忙的時候還能幫著收收錢,而賬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