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WWF主持的一份研究報告《巨型城市的巨大壓力——亞洲主要沿海城市的氣候脆弱性排名》主要考察了亞洲受氣候變化威脅的11個主要的沿海城市,這些城市包括:中國的上海、香港,菲律賓的馬尼拉,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吉隆坡,越南的胡志明市,柬埔寨的金邊,泰國曼谷,孟加拉國的雅加達,印度的加爾各答。報告認為,亞洲是世界上最容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地區。在過去100年裡,亞洲氣候變化的證據俯拾即是:上個百年,整體氣溫從1℃上升至3℃,降水格局發生改變,極端氣候事件增加,海平面持續上升。
研究透過綜合分析這11個城市的三個影響因素,得出它們在面對氣候變化時的總體脆弱性排名。這三個因素包括:曝露性、敏感性以及適應性。
在這項研究的綜合脆弱性排名中上海與越南的胡志明市並列第四,因為兩個城市都極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儘管兩者與其他城市相比,擁有略高的適應性。
而從研究中細分的三項中也可以更加具體地看出,上海的脆弱性何在。
曝光度,即面對氣候影響上,上海與達卡、胡志明市並列排名第二。這意味著三個城市是除馬尼拉以外最容易遭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地方,都極易遭受洪水以及熱帶風暴襲擊。同時,中國香港也緊接其後,排名第三。但是,香港相對來說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所以總體危害比較小。
敏感性,這項排名主要考察了氣候變化對11個城市的人口、GDP、城市在國家經濟中的重要性。在這一類別,上海排名第二,僅次於雅加達。作為城市化人口聚集中心,上海同樣擔負著中國經濟發展的命脈。
所幸,在這項研究的第三個部分,即城市應對氣候的適應性中,上海的排名也相對較高,排在香港與新加坡之後(兩者並列第一)。這說明,上海已經準備好或採取了相對有效的氣候變化應對措施。
其實,早在2009年全球關注的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大會舉行之前,英國資深環境記者保羅·布朗就向公眾宣佈了他的“沉沒警告”:如果人們仍不對溫室氣體的排放進行控制的話,到205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再上升2℃,而至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上升5℃。2050年,像上海這樣的沿海城市有被海水淹沒的危險。
海陸拉鋸戰(6)
因為保羅在英國《衛報》從事了多年的環境報道工作,而他的祖國英國也是受到海平面威脅的國家之一,倫敦作為世界級大城市與紐約、威尼斯、曼谷、悉尼、上海同樣面臨海平面上升1米的威脅,所以,他相對環境威脅比較敏感。2004年,英國政府科技署就曾釋出報告稱,未來50年近400萬英國居民面臨房屋被淹沒的危險,英國政府首席科學家戴維·金領銜的60人小組研究證實,英國的城市正在受到海平面上長、河流洪水氾濫的威脅,大規模洪水暴發保守估計會在2080年到來,最壞的情況也就是2050年就會來臨。
將時間再倒退14年,那個時候中國的科學家已經將目光投向海平面上升與沿海城市安全之間的關係了。1993年,由上海市水務局牽頭,相關機構的專業人員通力合作,耗費3年時間完成的《海平面上升對上海影響及對策研究》報告,也是迄今為止對於海平面上升與上海安全關係最為詳盡的一次研究。在報告第一章中,科學家們就預測:“上海地區理論海平面2010年比1990年將上升4厘米,2030年將上升10厘米,2050年將上升50厘米。”考慮地面沉降等因素,報告指出,“上海地區相對海平面上升的幅度預測到2050年為45-55厘米。”
另一部10年以前完成的研究,也曾經試圖回答“上海沉沒”這個問題。這項《海平面上升對中國沿海主要脆弱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