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和媽媽回來了,看到滿屋子的人說:“麵條買少了。”
陳忠說:”嫂子不用做我們的飯,我們正想走呢,楊部長安排了,中午請培元哥吃飯。”
培元一行走進飯店,張教練和子建已經在等著了,子建說:“陳忠他們要請師傅,我們就湊一塊兒吧,你看這大圓桌,坐十幾個人也不擠。”
大劉和大陳來了,還把李琦也帶了過來,一桌坐了十一個人,還挺寬敞。
張教練說:“好啊,今天咱們坐在一起,濟濟一堂,彰顯了安平籃球的興旺,我好像看到全省比賽的獎盃已經向我們招手了。”
幾杯酒下肚,話題始終離不開籃球。大陳說,我們也增加了新生力量,但是和他們二位比,還是差距不小,我們的訓練也沒有章法,球員的積極性也不太高,雖然頂著訓練基地的名字,隊員們覺得頂多就是個陪襯。大劉和子建也說不知道該怎麼訓練。
張教練說:“這個事,怪我,回去我就制定訓練計劃,給你們一人一份。我現在拿不準的是,三支球隊怎麼訓練,怎麼確定主力陣容?”
培元說:“訓練呢,就按老師指定的計劃實施,老師分別指導,一星期一支球隊,主力陣容呢,三支球隊各自打磨自己的陣容,每週進行一次積分比賽,累計積分第一的,出五名隊員,積分第二的,出四名隊員,積分第三的出三名隊員,組成主力陣容。這樣讓每個隊員都有個目標,提高大家的積極性。”
大陳說:“行,這辦法好,起碼我們可以爭取三個進入主力陣容的機會了,肯定能激發球員的積極性。”
張教練對培元說:“那你呢?子建和大陳可都比你大啊,他們還活躍在球場上呢,你不能不參加吧?”
培元說:“我什麼時候也沒離開過籃球啊,只是一下子走了這麼多兄弟,心裡有點落寞。再說也沒人一塊兒打球啊。”
子建端起酒杯說:“話說到這兒,我得敬培元一杯,謝謝你無私的支援,把這麼好的球員送到了鋼廠。”
培元說:“子建兄不必客氣,他們五個人去鋼廠,不還是安平的人嗎?再說,他們也需要一個更高的平臺,這麼做,於公於私都是好事,俗話說,天底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何況他們又沒走遠,隨時可以見面。”
:()家鄉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