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加上雲貴之地本就多山水,小橋流水、池塘小院成群,茅屋或者是夯土夯實的黃色牆壁,在這裡看來,也是頗有靈動的意境。
穿著各色服飾的百姓,不時會從密封不嚴的原木窗戶處,偷偷往往張望經過的大軍,但沒有一個人會出來查探一番。
南詔的百姓此時還並沒有向上一世那般,在這裡分居成了各種民族,而現在的他們大多以爨(cuan)族自居,自稱為班氏後人。
而班氏的形成則是春秋時期,楚國若敖的後人繁衍而來,相傳他們的祖先是吃虎乳長大的,便取其虎斑的斑為姓氏。
李弘對這些根本就不知曉,一邊聽著舍龍洋洋灑灑的講述著他們的歷史,一邊坐在馬背上打量著遠處與天際連線在一起的洱海、蒼山。
舍龍的說辭顯然是很容易讓人信服,畢竟二字的含義,在這裡便是老虎之意,也從此可以基本判定,他們的族群是以班氏後人為主體發展的爨族。
前隋時期,爨族因為內部分裂,從而形成了東爨與西爨,到了前隋末期,隨著東爨衰落,西爨則在趁火打劫之際,再一次導致了內部的分裂,從而形成了以他們的王稱命名的部落國度:蒙帯��⒃轎鮚�⒗筍汾�⑦傟孚�⑹├粟�⒚繕嶷�飭���
蒙舍詔則是因為在其他五詔之南,所以經常被人稱之為南詔。
加上其實力強大於其他部落,以及當年李弘派人在他們動亂之際,給予了南詔足夠強大的軍事兵力的支援,所以在短時間內,便協助南詔統一了其他五詔,形成了現在的大南詔。
李弘明白舍龍跟細奴邏向自己講述他們歷史的目的,這是在隱晦的告訴自己,他們蒙舍詔統一其他五詔,雖然當時有自己的支援,但他們也是如同唐王朝鼎立中原一樣,在這裡擁有著絕對的正統性。
李弘端坐在馬背上並不說話,按照他們的南詔禮儀,在一通神仙鬼怪穿著各種異常的服飾的禮儀後,才踩在細奴邏的背上,緩緩從馬背上下來。
細奴邏等李弘雙腳站穩後,這才從地上爬起,對於背上的大腳印,非但沒有一絲懊惱,反倒是顯得極為興奮。
特別是當他的兒子邏盛炎,看著他起身後,後背上那刺眼的大腳印,想要幫他拍掉時,竟然還被細奴邏用眼神嚴厲的制止,從而便可以知道,細奴邏對於李弘的到來,還是相當忌憚的。
太和城的城門並不是很高大,但作為上一世大理古城的遺蹟,大部分的街道巷區都是以堅硬的石頭砌成,就連這城門的主體,同樣是以石頭壘砌而成,只有在其他地勢險峻的地方,才會用以黃土夯實來築城牆。
整個城內以石頭為材料的建築比比皆是,就連腳下蜿蜒的小巷,同樣是以石頭鋪就,只是經過多年的踩踏,已經顯得略微有些不平整,但整體看來,特別是雨後走在狹窄的巷子裡,就像是走在鏡面上一樣。
細奴邏喜好美色是出了名的,就連他的兒子也同樣繼承了他的優良傳統,太和城內但凡有些姿色的女子,都會被他強招入宮,看上的話,便會留在宮裡,而後便會派人給其家屬一筆錢。
如果看不上,倒也算是不錯,則會放其回到家,但很多時候,細奴邏放棄的女子,則都是會被他的兒子邏盛炎從半道劫走,成為了邏盛炎的私人萬物。
李弘走在最前方,左邊跟著細奴邏,右邊跟著舍龍,而在他的身後,則是好久沒有出現的驚蟄跟芒種二人。
兩人悄聲的向李弘敘述著細奴邏在南詔的所作所為,並不時的提醒李弘,這次他的前來,細奴邏則在太和城的北面,也就是他們的龍尾城派駐了大量的兵馬,用來阻止其他五詔的首領來太和城覲見自己。
太和城同樣是有王宮的存在,舍龍再把蒙舍詔傳給細奴邏後,年紀輕輕的細奴邏在得到大唐的支援後,一舉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