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部分

人的模樣後,正悄悄從帳篷外離開的阿嘉莎…

透過簾布,看著兩人的樣子,不知道為什麼,阿嘉莎突然想起那天在峽谷裡面,自己醒來時第一眼看到嚴紹時的樣子。

那一幕,或許這輩子她都不會遺忘吧。(未完待續。)

第一百五十四章

紙張,絕對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正是因為有了紙,人類文明才能如此快速的將前任積累下來的經驗跟智慧流傳開,使得更多人能夠接觸這些東西,進而極大的推進了人類文明的繁榮。

嚴紹擺放在桌子上的那些紙張,幾乎每一張上都畫有大量的線條。

這些線條看上去非常的簡陋,其中的一些更是複雜的很,讓旁人看了一頭霧水。但是在稍微得到一些提示後,還是勉強可以看的出來,這上面繪畫的並不是什麼塗鴉,而是一座城牆。

“唉,可惜並不是那種紙,基本上跟牛皮紙沒什麼區別,真的是麻煩的可以。”將手裡面的羽毛筆扔在旁邊,嚴紹伸了一個懶腰,忍不住無奈的道。

紙的文化,在中國其實已經有了許多年的歷史。

很多人都知道,造紙術是蔡倫發明的,所以在後世一般來講,紙張也會被稱之為蔡侯紙。可實際上在蔡倫之前,紙張就已經被髮明瞭出來,只是那個時候的製造技術並不是很規範,無論是質量還是產量都不是很好,因此並沒有被大規模的普及。

不過紙張的出現,應該是不晚於西漢初年的。

古代文明曾採用過許多種材料書寫文字,如古巴比倫人將楔形文字刻在泥板上,古阿玆提特人用桑科植物樹皮製作的厚紙書寫繪畫,古印度人用貝葉(棕櫚葉)刻寫佛經,中古歐洲人用羊皮紙等野獸皮書寫。而古代中國的甲骨文刻在龜甲和獸骨上,西周銘文刻在青銅器上,後來還有竹簡、絲帛等等作為過書寫的載體,但是它們各有缺點:或是太沉重,或是太昂貴,不能大量使用,部份更不能修改。

於是很自然的,紙張這東西應運而生。

宋蘇易簡《紙譜》:“蜀人以麻,閩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麥面稻稈,吳人以繭,楚人以楮為紙。”造紙,舊用人工製造,先取植物類纖維質之柔韌者,煮沸搗爛,和成粘液,勻制漉筐,使結薄膜,稍幹,用重物壓之即成。今日所用之紙,多為機制。從現存世千年以上的書畫作品中,大部分是由桑皮紙作為書畫紙用。

需要說明的是,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開始使用莎草紙,並將這種特產出口到古希臘等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地區,甚至遙遠的歐洲內陸和西亞地區。對古代寫在莎草紙上手稿的研究,或稱為紙莎草學,是古希臘古羅馬歷史學家的基本工具。

但是“莎草紙”並不是現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類似於竹簡的概念,但比竹簡的製作過程複雜。

古埃及人很早就發明了莎草紙,用紙莎草製成的書寫介質作為當時主要的書寫材料。埃及博物館陳列的各種紙莎草紙文書和圖畫最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在人類造紙術極其落後的古代,埃及紙莎草紙在乾燥的環境下可以千年不腐的特點,一度使其成為法老時期重要的出口商品,遠銷至古希臘、古羅馬等歐洲國家,歷時3000年而不衰。莎草紙一直使用到8世紀左右,後來退出歷史舞臺。

在埃及,莎草紙一直使用到9世紀才被從阿拉伯傳入的廉價紙張代替。在此之前,羊皮紙和牛皮紙已經在很多領域代替了莎草紙,因為它們在潮溼的環境下更耐用,而且它們在任何地方都能生產。在歐洲,教會直到11世紀左右依然在正式檔案中使用莎草紙。現在留存下來最近的具有確切年代的莎草紙實物檔案是一份1057年的教皇敕令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