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大事。
離開燕北之後就銷聲匿跡了一般的獻王終於再一次出現在了世人的面前,獻王現身河中府,且在現身當日就入住了河中王府邸。
第二日,獻王向世人公佈了一份先皇遺詔。
這份遺詔的成詔時間是在當初的廢王聖旨之後。先皇在遺詔上言明,赦免獻王一家之罪,並封獻王為河中王,河中府作為獻王封地。且在獻王正式接受河中王封號之後,五年以內,獻王及其嫡系子孫不允許離開河中。
這個遺詔一被公佈,整個大周朝都震驚了。
當然有人會懷疑獻王手中這份遺詔的真假,如果遺詔是真的,為何獻王不一早就拿出來?
獻王在公佈遺詔之後就拓印了一份貼在了河中城門旁的告示欄上。沒過多久,不少人手中就拿到了這份遺詔的拓印版。經無數人鑑定,這封遺詔的筆跡出自已故大學士裴勳之手,遺詔上蓋的“奉天之寶”印乃皇帝寶璽無疑。
裴勳雖然已逝,他留下來的墨寶卻是不少,要鑑定筆跡並不難。裴家乃當今士林之首,裴家子弟在朝為官者眾,大周朝出自裴姓的六部之首,內閣輔臣就有好幾個,裴家可謂是大周朝官僚世家中的“不倒翁”,誰也不會信裴勳會與宛貴妃和獻王勾結造假。
所以當這封詔書一公佈出來,懷疑詔書是假的的世人都沉默了。
至於遺詔上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則是那一條諱莫如深令人忍不住多想的“五年以內,獻王極其嫡系子孫不允許離開河中”的旨意。
歷代藩王向來是非詔不準擅離封地,更不準非詔入京,但是隻要皇帝下了命令要召見,王爺們無論離得多遠都還要去京都給皇帝看看的。先皇的這道遺詔倒是好,五年之內不準獻王府嫡系離開河中,那就是皇帝就算下了旨宣獻王或者獻王世子進京,他們都可以不必理會,只當皇帝是放了個屁。皇帝再大也大不過皇帝的親爹,當然這個親爹得是已經死了的,活著的或許還沒這臉面。
顏太后和顏家得知之後是怎樣的憤怒和憋屈不得知,燕北這邊李氏知道了之後喜得又哭了一場,任瑤期則是終於鬆了一口氣。
五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卻是獻王府最合適的發展時機。以獻王府留下的根基,只要他們順利地過了這五年,以後朝廷想要下手動獻王府就沒那麼容易了。不得不說,宛貴妃的手段當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
不過對於遺詔與裴家扯上了關係,任瑤期還是很驚訝的。當初在裴先生身邊的時候,裴先生雖然曾經提起過宛貴妃,卻也僅僅是寥寥數語,不過是出於一個男子對絕世佳人的欣賞和遺憾。
任瑤期從來沒有聽說裴家和宛貴妃獻王這一系有過什麼牽扯,裴之硯也從來沒有在任瑤期面前提起過獻王。當然如果雙方有牽扯的話,這封遺詔的可信度就要低了不少。
只是任瑤期也不由得為裴之硯如今的處境擔憂。雖說以裴家的根基,朝廷想要在短期內動裴家還有些難度,也需要顧及到悠悠眾口,但是給裴家一些小鞋穿穿還是容易的。現在在朝廷為官的裴家人中,官職最高的是裴之硯的叔父裴繼,官至正二品禮部尚書,內閣輔臣,在內閣中位次第三。裴之硯現在是翰林院學士,官職只是正五品,卻是帝師,將來是要接替裴繼的。比起動裴繼,朝廷怕是更願意動裴之硯。
朝廷之事,任瑤期即便是心有擔憂,卻也無濟於事。
雖然對於先皇遺詔,相信的人比懷疑的人要多,但是持觀望態度的人卻是佔絕大部分的。畢竟獻王府的真正實力如何,誰也不清楚。誰也不是傻子,會願意為了一個新鮮出爐的根基不穩前途不明的藩王惹朝廷不痛快。
在這種情況下,燕北王府最先向河中王伸出了橄欖枝,雖然只是送了些禮去河中,卻是代表著燕北願意承認這位河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