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一點大家可能都不太相信,一九三七、三八年那會兒,我們的戰士要和鬼子拼刺刀,要是三個能拼的過人家一個——那就是不錯的了。
當然了,也有一個拼一個的,不過,要排除我們的戰士耍賴,留一、二發子彈在槍中,實在看不行,就“砰!”的一槍解決問題。
而且,早年的小鬼子,槍法特別精準,比起現代那些經過專業訓練的狙擊手毫不遜色,二百米內,你基本上沒有跑得了的,所以說,開始時我們的部隊吃了不少的虧。
當時真正的鬼子決對不像現在電視劇中描述的那樣,跟一群豬一樣,直勾勾的扎堆往上衝,搞的讓現在有不少人認為我們當年殺鬼子就像殺豬一樣簡單。
真要是那樣的話,我們就不會犧牲那麼多的戰友,那麼我的同志了,殺鬼子之所以能成為英雄,那是因為當時的小鬼子真的很難殺。
要知道你殺死的是一個經過四至五年苦心訓練的冷血動物、殺人機器,決不是一隻豬,他打過的子彈可能超過一、二千發,而你可能也就一、十發而已。
他可以輕而一舉的擊中一百公尺以外的一個點燃的香頭,而你卻連擊同樣距離的一口鍋都困難重重。
事實上我們許多的戰士都是在自己的有效射程之外被鬼子射殺了,可以這麼說,一旦鬼子推進到二百米,其火力的的精度和強度就達到了頂峰,我們的戰士往往要承受很大的壓力。
而造成這一點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缺少子彈,士兵缺乏最基本的實彈射擊訓練。
現在要是說起來,又有些同志可能不信,說你老郎又在那兒吹了,會笑。
我們一場戰鬥給每名戰士所配發的子彈,基本上介於三至五發之間。這平時真正訓練打靶的機會就可想而知了,比過年還稀罕!
這三至五發子彈打完之後就是衝峰進和白刃戰,所以說,當時我們有不少的主力團,基本上都達到了兩千五百人至三千人左右的規模。
沒辦法,人多了,戰鬥時能分散敵人的火力,拼刺刀時能分散敵人的精力。
再說我們部隊的裝備,一個主力團,基本上是輕機槍十挺左右,重機槍一至三挺,小鋼炮,也就是迫擊炮不超過五門,山炮隊不超過兩門,但關鍵是炮彈奇缺,基本上所有口徑加在一塊炮彈超過百發的不多。
至於子彈的配備,每挺輕機槍基本上不會超過五百發,重機槍超過六百發的不多,步槍子彈基本上在三十發左右,超過四十發的不多。記住了,我所說的是所有子彈平均到每支槍上算的,要知道,真正戰鬥時,誰都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子彈都打出去了,除非他瘋了!
當然了,像我們當時的九一一團就是一個特例了,因為當時我們在桐縣的戰鬥中繳獲了大量的鬼子的槍支彈藥,這其中還包括幾十門火炮和幾十輛汽車。
但用我們陶團長的話說,你就是有金山銀山也不能坐吃山空啊!這子彈是打一發少一發,炮彈是打一發沒一發,這樣下去,還得了。
早晚非得破產不可。
所以我們得自個造,於是我們的兵工廠就開工了。
當時,我樣雖然有了裝置,但卻沒有發電機,最後只有將兩輛鬼子的卡車進行改裝,整出了一套發電裝置。
除了電壓不是太穩定,其他的都是還算正常。
由於我們之前要求戰士們每次戰鬥時都要收集自己所發射手的子彈彈殼,所以說我們的子彈工廠,不用為造彈殼操心。只管造彈頭、復裝子彈就行了。
在這們子彈工廠開工後不久,我們的造雷工廠和手榴彈工廠也投入正常執行了。
提起造雷工廠,就不得不提我們的陶團長,他真的是一個軍工的天才,他發明的瓷地雷和子彈地雷,大大的簡化了我們生產的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