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這般,談方玉回到唐宋通古軒。身份雖是店員,卻不在店裡上班,每天去店主哥哥的書房上學。李唐學富五車,涉獵極廣,經史子集無所不精,三教九流無所不知,早年因病退職在家。兄弟二人都無子嗣,朝思暮想有一個傳人。兩年前趙宋把妻子遠房表弟的一個叫徐新的小孩接來,但李唐試了一個月,大失所望,小徐新根本不是讀書的材料。而今,這個談方玉天賦異稟,過目成誦,舉一反三,令李唐驚喜不已,得之如獲至寶。恨不得一夜之間將滿肚子學問都灌輸給他。
因為談方玉沒有文化根基,李唐決定以古典文學為啟蒙教材,擇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清對聯中通俗易懂者入手,提高他的學習興趣。繼而散文、評論、詩韻、詞話,加深體會理解。文字上入門以後,再學歷史,二十五史,雜史,紀事本末,以及地理志中的都會、郡縣、河渠、邊防、山川、古蹟、雜抄、遊記;政書中通制、典禮、邦計、軍政、法令。回頭再從四書五經開始,程朱理學,治國理政的著名文章。最後是諸子百家,乃至命書相法、陰陽五行、尤其藝術門類的書畫、琴曲、金石、棋譜。把經史子集的要點重點都學了個遍。由於李唐因材施教,不拘泥於成規,談方玉的學識才具得以突飛猛進。
人們但凡說到知識閱歷,就會講&ldo;讀萬卷書,行萬里路&rdo;。談方玉跟隨辛國強也曾歷遍名山大川,受蒼天之撫,得大地之育,卻未得人文歷史地理之奧妙,難於學以為用。因此李唐每每尋機會帶談方玉出遊,沿著古人的足跡,感受逝去的氣息,把握各個時代的脈博。其意在示範,教授學習方法。
有一年,李唐聽說四川三星堆發現古代遺址,決定去看看。當他看著一千多件出土器物,尤其各種面具,不禁心醉神迷。他對談方玉說這個發現顛覆了長期以來歷史學界對巴蜀文化的認識,證明瞭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
此行他又特地陪談方玉去了都江堰。在李唐看來,中國歷史上最讓他心折的工程,不是長城。長城雖然氣吞雲虹,是人類意志力在宇宙間留下的驕傲,但時過境遷,除了給人震撼,社會功能早已廢弛。而都江堰卻將&ldo;人或成魚鱉&rdo;的四川盤地變成天府之國,千百年來哺育著人民,催生出李太白的狂風豪氣,造就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站在飛流浩蕩,大地震顫的江邊,翻卷咆哮的江水雖然奪人心魄,卻只能沿著人指定的方向奔騰喧囂。李唐對談方玉說:&ldo;都江堰讓我們看到的是為官的信條。中國的官場把一代代本來有所專長的學者變為膚淺浮躁的官僚。但李冰卻懂得一個道理:四川最大的困擾是旱澇,不懂水利的蜀郡太守必須成為水利學家。1872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評價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稱世界絕無僅有。&rdo;
李唐又說:&ldo;司馬遷在《史記河渠書》中記載了李冰建立都江堰的功績,那是他利用元鼎六年奉命出使西南的機會作了實地考察。晉代左思在《蜀都賦》中寫道:&l;指渠口以為雲門&r;。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引用以上史料的同時還補充:&l;李冰作大堰於此,壅江作堋,堋有左右口,謂之湔堋,入郫江、檢江,以行舟&r;。可見古人治學之嚴謹在於親臨。&rdo;談方玉連連點頭。
有一次,李唐受邀參加嶽簏書院&ldo;修養式教育與學業文憑&rdo;研討會。在這裡,談方玉明白了&ldo;惟楚有才,於斯為盛&rdo;的真實涵義,也體會到這個中國傳統文化與國學研究中心面臨著將書院內在的文化遺產納入當今大學學歷文憑體制的艱巨任務。
會後他們繞道去了洞庭湖。站在嶽陽樓上,李唐說:&ldo;《嶽陽樓記》是一篇心靈雞湯。讀書先要搞清當時的歷史背景。范仲淹是文人,宋時文壇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