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才幾點啊,小井你剛去上學,怎麼就回來了?咦,你怎麼穿了這樣的衣服,這是從嘛地方弄來的?還有,你的書包呢?”一句熟悉親切的北方土話,警醒了看著房子呆的龍小井。
龍小井轉身一看,這不是三姐嗎?
一米七的個頭,挺拔的腰身,黑紅的圓臉蛋,嘴角微微上翹,黑亮亮的眼睛,潔白的牙齒,烏黑的頭,紮成兩個小辮,垂到耳際,辮梢處扎著紅頭繩,上身穿一件四兜綠軍裝,左胸前別一個磁質毛主席像章,左衣袖上戴著紅袖章,下穿一條華達呢藏藍色褲子。腳穿一雙洗得白的解放鞋。
三姐大龍小井8歲。這時候的她,是21歲。
龍小井一機靈,便明白是時空倒錯,自己回到那個如火如荼的年代了。
而現實生活裡,就在不久前,三姐還到北京住過一些日子,年近六旬的她,頭斑白,牙齒鬆動,背也駝了……
“哦,我……”
龍小井環顧四周,認出這是自己的老家。怪不得,一進村子,就覺得眼熟,用腳認路,便進入了自己的家門。
三姐走到龍小井跟前,伸出健壯的手,小胡羅卜似的手指,扯扯龍小井紅緞睡衣,驚奇至極:“你這是從集上買的嗎?集上哪有這樣的料子啊,再說你也沒錢咧!”
龍小井已經想出了託詞:“三姐,這是公社劉主任,到上海出差,從上海帶過來的。”幸虧,這麼多年過去,龍小井還記得公社革命委員會主任姓劉。
因為三姐是村革命委員會主任,公社劉主任和龍小井家關係不錯,每次來村,都在龍小井家吃飯,最愛吃他家的棒子(玉米)餅子醮醬外加棒子麵粥。
“劉主任給你這麼好的衣服!他怎麼沒給我捎一件呢!”
龍小井把目光投到村後的運河,打岔道:“三姐,河崖上的楊樹更多了啊。”
“是啊,今年春天大興植樹造林,又種了33o多棵,對了,你不是也參加了嗎,怎麼你忘了啊。”
“哦,是是是,我還種了3棵楊樹苗。”
“不對,是5棵!你這孩子,別讀書讀傻了啊,別忘了你當班長啊,咱可不能光專不紅啊。”
那個年代,所謂“專”,就是學習功課,所謂“紅”,就是政治覺悟。光專不紅的學生,要受“革命大批判”的,龍小井的三姐這樣說,實在是對弟弟的關心愛護。
經三姐這麼一說,龍小井總算漸漸進入了當年的角色了。不過龍小井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加緊回憶少年時代一些事情,否則會出笑話。
當然他也知道,再怎麼回憶,要想一點破綻沒有,是不可能的,畢竟,與當初那個龍小井相比,他現在是多了33年人生闖蕩經歷的人了。
'關於設定問題,這裡說一下年代背景。本書主角在家園生活環境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龍小井回去那一年,是1976年,文化大革命進入尾聲了。這時候的農村,處於文革即將結束、改革開放即將開始的時候,最有故事了。只是,按照這個時代背景,主角現實年齡就是很大了,46歲了,呵呵,希望不要因此影響代入感,畢竟本書故事是鄉土味極濃的,真正代入的應該是生活吧。不瞭解那個年代的童鞋們,也想體驗下下吧。而且主角在家園生活的年齡是13歲開始。'
………【第003章 重見父母】………
“快進屋吧,八九點鐘了,咱娘該起來了吧。“
咱娘?龍小井一個愣怔。
5年前,也就是2oo4年春天,龍小井的老母親去世。老太婆善良厚道勤勞節儉一輩子,除了年輕時去過一回天津,再沒出過這個小村子。一棵老棗樹結的棗,用最廉價的散裝白酒醉在幾個不知用了多少年的罐頭瓶裡,全省給兒女吃,把最好的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