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1部分

了,這會兒水泥還沒有做出來,只能先湊合著用老辦法了,好在城牆本來就厚實,依靠自身的重力都比較堅固了,倒不需要太強的粘合材料,石灰和細沙等攪拌成的粘合材料就夠用了。

可以說準備工作工部都做的差不多了,定遼軍和武威軍只要押著俘虜挖些粘土,燒製一些方磚就行了,粘土這東西別的國家可能稀罕,大明卻到處都是,城西就有幾處很好的粘土層,工部甚至連磚模和煤炭都給他們準備好放那幾處了,他們只要挖出來使勁燒製就行了。

其實工部招的這幾萬民工並不是專門的搬運工,灑石灰線和搬運東西只是他們的副業而已,他們大多都是參加過京東和京遼鐵路建設的熟練工,主業是修鐵路。

這城西可是京東線和京遼線的交通樞紐,所有火車都要在這裡調頭,現在要建新城區了,不改造一下肯定是不行的。

工部對此已經做了詳細的規劃,環線的大致結構不變,只是火車掉頭的那一環都集中在城北的鋼鐵廠和電纜廠外圍,儘量不影響西城區中部居民的生活,其他環路則改造成聯通王恭廠和四個新廠的內部環線,也就是說,這五個工廠生產好的東西都不需要搬出廠,直接在廠內就可以裝上火車。

當然,這內部環線也要經過城區,不過沒關係,選在每天凌晨轉運就行了,那時候路上基本上沒什麼人,根本不會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

工部的人正等著定遼軍和武威軍押解俘虜前來呢,這會兒他們既然來了,就可以交接了,直接將物資一轉交,他們就可以帶著民工去改造鐵路環線了,反正城牆、道路和廠區的規劃都已經用石灰劃好了,他們只要照著石灰線修就行了。

定遼軍不愧是遼東出來的軍團,修起城牆來那叫一個熟練啊,都不用秦拱明指揮,手下的各級將領各自領了任務便指揮俘虜幹開了,城牆修多高,地基挖多深,下面要鋪多少石材,上面要堆多少土,外層又要用多少石材和磚頭等等等等,他們心裡都有數。

第二天定遼軍和三十萬俘虜便在西城區外圍鋪開了,總共四十萬人,分工明確,三面城牆每面都是兩萬五千定遼軍領著七萬多俘虜直接開挖,剩下兩萬五千人也領著七萬多俘虜直接開挖,不過他們不是挖地基,而是挖粘土燒磚。

李明甫率領的武威軍也沒閒著,不會修城牆沒關係啊,搬運材料、站崗放哨、生火造飯這些都需要人,負責四十萬人的後勤,十萬人不多也不少,剛剛好。

在定遼軍和武威軍的通力配合下,在定遼軍各級將領的積極指揮下,呃,這話好像不該這麼說,應該是在軍團司令秦拱明和李明甫的英明領導下,西城區三面城牆以令人癲狂的速度從地裡面冒出來,為什麼要用這個冒字呢,因為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這裡稍微估算一下就知道了,按史料記載,明京城是由內城和外城組成的,其中內城東西長6。65千米,南北寬5。35千米,外城東西長7。95千米,南北寬3。1千米,內城在北,外城在南,呈呂字形。現在要建一個和原來京城一樣大的新城區,也就是說東西寬大概8千米,南北長大概8。5千米,西城區有一邊是挨著舊城的,不需要建城牆,其他三面城牆加起來大概就是24。5千米,每邊差不多就是8千米,十萬人在8千米上排開,平均每米有差不多有12個人,而且材料都是現成的,還有十萬人在給他們燒磚,十萬人在給他們管後勤,他們只管砌,這速度能不快嗎。

不到半個月,城牆主體基本完工,剩下的就是女牆和城門樓了,不過這些就不能和遼東那邊一樣馬虎了,這可是京城,是大明的臉面,必須精雕細琢,甚至連城門都要鑄出各種獸首形狀的浮雕鑲在上面,每個城門都要請皇上定名,並由書法名家執筆!

這些就不細說了,總之,京城的這個冬天不是很冷,因為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