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珠江口據點,至少也是下半年才有可能實現的事情了。
對於被派駐到海外服役這件事,現在的民兵部隊已經沒有最初時那麼牴觸。首先軍方已經實現了當初承諾過的輪換制度,派駐到海外的部隊最長半年,最短三個月,就能回到本土。而大本營新訓練出的民兵部隊,成軍之後必然會有的一項軍事任務,便是到海外據點駐紮一段時間,這已經形成了某種預設的慣例。
其次,被派駐到海外的民兵將士,全部都可享受軍方發放的特別津貼,最高甚至可達本地服役收入的兩倍以上,並且有多次海外服役經歷的人員,也享有職位升遷方面的優先待遇,這些措施也大大地提高了民兵們對派駐外地服役的積極性。因此當軍方在內部宣佈將調派某連到珠江口據點駐防的時候,並沒有引起太多的爭議,被挑中那個連的民兵們反而顯得十分興奮,因為哪怕只是三個月的駐紮期,他們將獲得的特別津貼至少能當一個月的軍餉了。如果在此期間有另外的作戰任務,那麼還會有額外的收益。
自從安南戰役結束之後,民團上上下下都已經意識到了打仗帶來的好處。雖然在此過程中也有人死在了戰場上,但相比所取得的戰果,海漢民團的傷亡率在這個時代來說簡直就是低得驚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戰後所獲得的各種形式的戰爭紅利,才是大家矚目的焦點。在軍方宣佈了這次的調動令之後,軍中已經有人在開始猜測,接下來是不是又有什麼仗可打了。
相比紅紅火火的勝利港地區,遠在勝利港以北數十里之外的兩河流域卻顯得越發地冷清。這地方原本就沒有太多居民,連成規模的村落都沒有,只有一些自行來此開荒的散戶居住。自從一年之前海漢人在勝利港開埠以來,也有一些人聽說海漢人給勞工的待遇極好,陸陸續續遷去了勝利港最後入了歸化民籍貫。這方圓十幾裡,最後就剩下稀稀拉拉二十多戶人家居住。當然對這些留下來的人來說,本地居民減少並不見得是壞事,這樣他們能夠佔有的土地就更多了儘管這些土地都並未在崖城官府登記過手續,從法律角度來說還算不上合法的私人財產。
從三月開始,本地已經為數不多的居民們慢慢感到自己的好日子似乎也快要到頭了,勝利港那邊的海漢人派出了好幾支工作組,勸告他們遷離這裡。如果願意去勝利港做事的將優先僱傭,並且還能“適當地”對徵用的耕地進行一點補償。當然對於不願意合作的人,海漢人的態度就沒那麼和藹了,直接給出了搬離期限,並聲稱到期不搬者後果自負。
這些散居的民眾根本沒有能力與武裝到牙齒的海漢民團進行對抗,也沒有什麼背後的勢力能支援他們跟海漢人做對,因此絕大部分人都選擇了屈從,遷往勝利港加入到海漢人控制的社會體系中。也有極個別的頑固分子並不打算離開這裡,仍然對工作組的警告置若罔聞。他們顯然沒有意識到,海漢人組織的民團並不僅僅是用來嚇人的。
四月二十八日清晨,一支民團部隊從三亞內河港附近的臨時營地出發,向著兩河上游徒步前進。這支民團部隊的主力便是近期將會派駐到珠江口的勝利港獨立營第四連,連長名叫陳一鑫,差幾個月才滿20歲,在穿越集團中算是年紀比較小的成員了,同時他也是現在軍委下屬的成員中最年輕的一個。
陳一鑫在穿越前並非職業軍人,也沒有真正入伍從軍的經歷,只不過是在某兵工廠讀完廠辦技校後內部分配的青工而已,但因為其單位的特殊性質,所以陳一鑫順理成章就成為了當地的預備役民兵,並且也像模像樣地在業餘時間接受過近一年時間的民兵訓練。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了穿越集團的訊息之後,便十分積極地參與了進來,面試一過就辦了辭職手續帶著微薄的幾千塊積蓄跑到廣州入夥。當時幾名主事的執委都認為這個小傢伙應該是穿越看太多有點走火入魔的節奏,但既然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