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直到此時,才深刻地意識到雙方的實力差距並不是增兵所能解決,如果不將交戰距離拉近到己方能夠使用攻擊手段的程度,那這仗就算是再派幾萬人來也同樣沒法打。但他也知道遼東目前沒有幾萬人的武裝部隊可供他指揮,除了麾下這支三千人的部隊之外,再就是阿濟格派來配合自己的一些騎兵和輜重部隊了,加在一起看著規模不小,但對付海漢這種聞所未聞的戰術,卻是處處捉襟見肘,根本無從施展。
但無論如何,至少讓海漢騎兵不敢那麼過於接近己方軍陣了,耿仲明又不能一直這麼拖下去,只能下令繼續行軍,將側翼的對戰完全交給了剛調上來的滿洲旗。至於滿洲旗的軍官現在會怎麼罵他,他也已經顧不上那麼多了。
錢天敦和哈魯恭並不擔心派去敵軍側翼襲擾的兩路騎兵會有什麼大礙,只要不戀戰,他們很容易就能脫離敵軍的活動範圍,而敵軍卻很難有什麼行之有效的攻擊手段能夠真正威脅到他們,武器射程的優勢讓騎兵們足以在遠距離壓制對手。
如果硬要說有什麼不足之處,那大概就是這種戰術所耗費的彈藥量著實不小,因為交戰距離太遠,精準度的誤差就只能用發射的子彈數目去補足了,百米距離上命中敵人或許只需兩三發子彈,但當這個距離拉大到百丈之後,所需耗費的子彈也會呈幾何級數往上翻倍。在斷斷續續的交戰持續了大約四十分鐘之後,兩支騎兵部隊不得不拉開距離,將彈藥集中後重新分配,只留下少數精銳繼續執行襲擾,讓一部分人先行回營進行補給。
而這也終於是讓後金軍有了喘息的機會,抓緊時間行進,希望能在海漢的下一批騎兵出動之前能趕緊行進到己方的可以發動攻勢的位置。
願望是美好的,但現實卻是殘酷的,不管是騎兵還是步兵,武器裝備和戰術的差距都是後金軍難以克服的障礙。而最讓他們感到絕望的是,海漢軍竟然有意不放一槍一炮,將他們放到較近的地方,待其佈置好陣形,架好炮位,準備開始發動正式攻勢的時候,這才突然開火。
十幾門火炮幾乎在同時發出怒吼,而其目標便是漢軍旗剛剛架設好的一處炮位。儘管這個位置與海漢軍陣的距離遠達一里,就算是以精準著稱的海漢火炮也難以一發入魂,但當十多門火炮同時集火的時候,其火力覆蓋面積就足以彌補精準度的不足了。第一輪的炮轟中便有兩名後金炮手被撕成了碎片,而第二輪炮轟更是有兩發炮彈一前一後砸中了火炮所在的位置,將這門重達七百多斤的鐵炮打翻倒地,炮管上裂了一條指頭寬的裂縫,直接就報廢了。
耿仲明當然不敢再讓海漢繼續發揮,事實上在海漢這邊開始炮轟的同時,他也下令炮轟對方的陣地,只是相比對手的武器,他手上這些火炮在精準度、射程、發射速度、殺傷力方面都全無優勢,轟擊一里之外的目標更多是靠運氣而非技術。在他手下的炮兵開出第二輪炮之前,便又有一個炮位在海漢的集火之下宣告覆滅。
耿仲明搬上前線的火炮一共就只有八門,雖然他的漢軍旗裝備的火炮遠不止這八門,但太重的巨炮運輸不便,只能部署在城池中,而比較輕的虎蹲炮、佛郎機炮射程又不夠,在這種需要拉開交戰距離的炮戰中幾乎派不上用場。沒想到剛剛擺開陣勢就已經八去其二,而且看這個勢頭,己方這八門炮大概很難撐到戰鬥結束了。
耿仲明很難想象海漢為何能夠擁有如此犀利的武器,但他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想明白了一個道理,憑自己現有的條件,想要在正面戰場上打敗對手,那大概只有等海漢軍彈盡糧絕的時候才行。而要打這種層級的消耗戰,怕是要皇太極親自下令,集結全國的精銳投放到這個戰場上,或許才有機會硬生生地懟掉對手的優勢。
跟這幾千海漢軍打一場國戰?耿仲明心道自己如果這麼呈報上去,皇太極大概會認為自己是發燒把腦子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