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3年允許英國商人在平戶開設商館,並且派遣使者前往歐洲造訪各國。1618幕府宣佈開放平戶、長崎兩地為通商港。
而在進入日本的這些西方國家當中,絕大多數都獲得了幕府的認可,得到了貿易機會,但西班牙毫無疑問是其中的一個倒黴鬼。1596年西班牙商船聖菲利普號因為船體受損進入日本土佐藩浦戶港維修,因為船員言語不慎引發豐臣秀吉的不滿。雖然豐臣秀吉過了兩年就死了,但西班牙在日本的貿易地位卻並未因此而得到提升。到1624年,幕府幹脆就下令禁止西班牙船隻進入日本。
而所謂的鎖國令,便是來自於1633年至1639年間德川幕府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而宣佈的五條禁止令。內容主要是禁止在日傳播天主教,禁止日本人出國和在海外的日本人歸國,並且將國際貿易限於長崎一個地方進行,只允許大明和荷蘭兩國作為貿易物件。當然實際上地方藩主並不會完全遵守幕府的鎖國令,依然還會在私下與特定國家進行貿易,比如對馬藩宗氏與朝鮮,薩摩藩島津氏與琉球國,都是在鎖國令出臺之後繼續保持著貿易關係。
“雖然我們在佔領臺灣幾個重要港口之後讓西方商船前往日本的難度增加了很多,但我相信還是會有一些西方商船走太平洋方向繞過臺灣前往日本。”寧崎開始總結自己的結論:“歷史上日本幕府沒有在當下這個階段再對朝鮮發動大規模戰爭,而且開戰對一些地方藩主和外國商人的利益也會造成很大的損害,必定會面臨來自國內外的巨大壓力,所以我不認為朝鮮人如此急迫地想讓我國派駐軍隊,是因為遭受到來自日本的威脅。”
與顏楚傑的單方面猜測不同,寧崎對現階段朝日關係的看法算是有理有據,聽起來也頗有道理。在上個世紀兩次以舉國之力征伐朝鮮失敗之後,德川幕府是否還有足夠的勇氣和動力去發動新一輪的對朝戰爭還很難說,而且原本的歷史中也的確沒有出現這種狀況。
“那你對朝鮮人的態度怎麼看?”陶東來聽完寧崎的科普之後饒有興趣地問道。
“朝鮮的壓力……應該主要還是來自北邊吧!”寧崎分析道:“如果不是我們進入了遼東攪局,那麼去年皇太極就已經率十萬大軍親征朝鮮,讓朝鮮人從此換了個主人。雖說後金最終被我們拖在金州動彈不得,但如果只是要給朝鮮施加壓力,其實遠遠不需要派出十萬大軍……以朝鮮的軍力,我看有七八千騎兵就足以從鴨綠江一路打到漢城了。”
寧崎這話雖然有點蔑視朝鮮的軍事實力,但在座的海漢高官也沒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去年王湯姆率領艦隊一路直達漢城,期間幾乎沒有遇到過像樣的抵抗,足見朝鮮國防禦力量的薄弱程度。如果後金的海上武裝力量不是在最近兩年被海漢清掃得七七八八,恐怕也早就已經渡海南下,直接去朝鮮京城耀武揚威了。
朝鮮人自己能意識到這種弱點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自從朝鮮使者羅德憲去遼東親眼看過當地戰況之後,對海漢的態度便是十分熱絡了。從建交通商到派出民夫前往遼東助戰,基本上都沒有遇到任何阻礙,合作態度無可挑剔。也正因為如此,海漢才在建交之後立刻向朝鮮出售了一批軍火,以兌現軍事援助的諾言。
不過從朝鮮使者此次的表現來看,光是向其出售軍火還遠遠不能幫朝鮮人建立起與後金對戰的信心,這個國家似乎更習慣於依賴強者提供的庇護前提是這個強者必須是漢人政權。而海漢雖然偏居南海一隅,倒是實打實的漢人政權無誤,所以在朝鮮這邊獲得的信賴頗高,甚至連駐軍這麼敏感的事都沒有再向大明請示,而是直接向海漢提出了建議。
“遼東和朝鮮半島的局勢,國防部再儘快落實一下吧!”陶東來聽完寧崎的看法,便轉頭向顏楚傑提出了要求。
顏楚傑點頭應道:“我等會就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