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衛景文和範世斌擔任副院長,馬傑、方延武、許偉等人分別擔任不同研究室的主任,麾下各有一個非常壯觀的團隊。
40萬噸大化肥裝置、家用冰箱壓縮機等幾個主打產品的研發搞得轟轟烈烈,在若干個關鍵環節上都取得了突破。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也都做得有聲有sè,各種專利如雨後chūn筍一般在潯陽這片土地上萌發出來。繼機械系之後,華青大學的化工系、jīng儀系、電子工程系等都將漢華重工列為自己學生的實習基地,雙方的合作專案最遠簽到了10年以後。
在管理方面,項哲、胡媯等人開始嶄露頭角。他們帶來了國際化的管理手段,為漢華重工制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整個公司的人財物、產供銷等方面的管理都變得井井有條,不再是過去那種憑感覺管理的狀態了。
應當說,這支國際化管理團隊的空降,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項哲等人剛剛開始進入管理團隊的時候,他們的管理理念與謝chūn豔、朱鐵軍、郎冬這些老人產生了嚴重的衝突,在公司的各種會議上,大家經常吵得面紅耳赤。
還好,在漢華重工有林振華這樣一個承上啟下的人物,他已經得到了老一代的充分信任,同時又能夠與年輕一代進行對等的溝通。每次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都是林振華出面調停,最終讓雙方互相理解對方的意見,以達到思想上的統一。
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次這樣的碰撞,兩代管理者的磨合已經初見成效了。最明顯的證據,就是朱鐵軍的嘴裡時不時也會蹦出“QC”、“PR”這種洋詞,而項哲也開始使用朱鐵軍的口頭禪,說出點諸如扯淡、亂彈琴之類的罵人話。還有一件事更為浪漫,那就是有人傳說朱鐵軍的女兒朱霞和胡媯開始對上眼了,據說朱鐵軍對此事還頗為滿意。
用工荒的問題,隨著大量農民工的加盟,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緩解。1000多名從各個窮山溝裡招聘來的年輕姑娘、小夥,成為漢華重工的一支生力軍。公司為他們安排了四人一間的宿舍,配備了食堂、浴室、文化活動室等各種設施。這些農家子弟覺得自己幾乎是一步登上了天堂一般。
所有的農民工首先是被安排在一些非技術的崗位上,例如搬運、包裝、廢舊裝置處理等。他們每天上完班之後,還要再到漢華技校接受兩個小時的技術培訓,林振華向他們承諾,一年之後對他們進行定級,達到一定技術水平的將轉為技工,屆時他們的待遇和發展前途都是不可限量的。
在漢華重工的周圍,上百家配套企業已經落戶,它們與漢華重工之間的協作關係已經穩定下來。在國內整個經濟形勢不夠景氣的大環境下,作為漢華重工的配套廠還是非常滋潤的。漢華重工訂貨充足、付款及時,而且辦事人員處事公正,這些都讓配套企業的經營者們暗自慶幸自己走了一步正確的棋。
配套企業落戶後,小商店、小飯館、小菜場也隨著出現了。從事這些小商業的,有的是周圍的農民,有的則是企業裡的家屬。一到晚上,這片地處潯陽市郊的工業區竟然有了一些燈紅酒綠的景象,這可是洪予安等潯陽市的領導們始料不及的。
在林振華的推動下,在工業區裡,還辦起了幾家私營的歌舞廳,引入了當時中國大陸還沒有出現過的卡拉OK。這一來,不但潯陽市區的年輕人趨之若鶩,甚至有些南都的年輕人都搭火車前來感受這種流行時尚。那段時間裡,在潯陽,接待客人的最尊貴的待遇,就是請客人去工業區唱卡拉OK。
林振華自己對於這種業務沒有什麼興趣,但他墊資幫潯陽公安局副局長韓濤的夫人開了一家歌廳。歌廳的生意異常火爆,韓夫人一年之內就把30多萬的投資全部歸還了。幾年之後,韓夫人的娛樂城開到了武漢、南京、上海,成為一方娛樂霸主,這就是另外一本書要寫的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