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就動用了2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才初步平息。3月4日;泰國中央銀行要求流動資金出現問題的9家財務公司和1家住房貸款公司增加資本金銖億美元);並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壞賬準備金的比率從100%提高到115%~120%;此舉令金融系統的備付金增加500億銖美元)。泰國央行此舉旨在加強金融體系穩定性並增強人們對金融市場信心;然而不但未能起到應有的穩定作用;反而使社會公眾對金融機構的信心下降;從而發生擠提;僅5日;6日兩天;投資者就從10家出現問題的財務公司提走近150億泰銖(約兌5。77億美元)。與此同時;投資者大量拋售銀行與財務公司的股票;結果造成泰國股市連續下跌;匯市也出現下跌壓力。在泰國央行的大力干預下;泰國股市和匯市暫時穩定下來。進入5月份;國際投資機構對泰銖的炒賣活動更趨猛烈。5月7日;貨幣投機者透過經營離岸業務的外國銀行;悄悄建立了即期和遠期外匯交易的頭寸。從5月8日起;以從泰國本地銀行借入泰國銖;在即期和遠期市場大量賣泰銖的形式;在市場突然發難;沽空泰國銖;造成泰國銖即期匯價的急劇下跌;多次突破泰國中央銀行規定的匯率浮動限制;引起市場恐慌。本地銀行和企業及外國銀行紛紛入市;即期拋售泰銖搶購美元或敘作泰銖對美元的遠期保值交易;導致泰國金融市場進一步惡化;泰銖一度兌美元貶至的水平。面對這次衝擊;泰國中央銀行加大對金融市場的干預力度;動用約50億美元的外匯進行干預;並取得日本;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中央銀行不同形式的支援。同時;泰國中央銀行又將離岸拆借利率提高到1000%;令投機泰銖成本倒增;又禁止泰國銀行向外借出泰銖。在一系列措施干預下;泰銖匯率回穩;泰國中央銀行又暫時控制了局面。6月中下旬;泰國前財長辭職;又引發金融界對泰銖可能貶值的揣測;引起泰銖匯率猛跌至1美元兌28泰銖左右。泰國股市也從年初的1200點跌至點;為8年來的最低點;金融市場一片混亂。7月2日;泰國中央銀行突然宣佈放棄已堅持14年的泰銖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同時;央行還宣佈將利率從10。5%提高到5%。泰銖當日聞聲下跌17%;創下新低。泰國金融危機就此爆發。泰銖貶值引發的金融危機沉重地打擊了泰國經濟發展;造成泰國物價不斷上漲;利率居高不下;企業外債增加;流動資金緊張;經營困難;股市大跌;經濟衰退。
購買力平價理論與泰銖的崩潰
這一理論的要點是:人們之所以需要外國貨幣,是因為它在外國具有商品的購買力,因此,兩種貨幣的匯率,主要是由這兩國貨幣各自在本國的購買力之比,即購買力平價決定的。假定一組商品,在英國購買時需要1英鎊,在美國需要2美元,兩國的貨幣購買力之比為2:l,那麼這兩種貨幣的匯率就應該是1英鎊=2美元。
在滿足以上條件時,如果外匯交易的匯率明顯偏離購買力平價,則經匯率換算以後,一國的相對價格水平就會與另一國出現極大偏差,這就為商品套購提供了機會。例如,假定外匯市場上的匯率是1英鎊=1美元,偏離了上述的購買力平價,人們就會用英鎊從英國購買大量的商品,並出口到美國,並把獲取的美元在外匯市場上丟擲,兌換成英鎊。結果,英鎊的匯率隨之上升,而美元的匯率相應下降,直到與購買力平價相一致。
讓我們回顧一下1997年早些時候發生在泰國外匯市場上的事:一個交易商可能從一家銀行借到6個月的100泰銖,然後該交易商將這100泰銖兌換成4美元(按1美元=26泰銖的匯率)。如果後來匯率下跌到1美元=50泰銖,6個月後交易商只需花費2美元就可以買回100泰銖,並把這些泰銖還回,留給交易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