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出現在電影的結尾,最大可能是馬小軍根本不想見到只在記憶中奪目耀眼,現在必定年老色衰的她。他選擇無盡的逃避,與此同時在無盡的追思中找尋當年健康美麗的身影,她們代表著他的青春歲月,她們見證過他的信仰和充實。但是,當信仰被證明是荒誕,當充實只說明瞭幼稚之後,他是否意識到他還不是以真正的成人的態度來面對現實?成年沒能改變他要靠逃避和幻想才能獲得自信的習慣,他終於心安理得地和當年讓他壓抑得無法入眠的環境融為一體。於是,那個夏天,在被扭曲過、塗擦過、修改過的記憶裡,永遠都是陽光燦爛。
我是怎麼替自己前先鋒派文學迷身份洗底的(1)
文/sweetii
現在承認以前讀過陳染,是很有些丟人的事情。但是也沒關係——我今天看吳山專的訪談,他年輕的時候乃至到現在也還忘不掉安迪·沃霍爾爾,“To Buy Is to Create”的意思和“最好的藝術品就在布羅明代爾”是一樣的,甚至還沒有人家來得生動和強烈。我現在至少不喜歡陳染了,已經成功洗底,是該反攻清算的時候了,搞搞光復運動。
我有時候很像九斤老太。比如說我侄女,是個小八婆,現在有十*歲,在唸大學,梳個野雞頭,穿條短到屁股露出的格子學生裙,一副東熱素人試鏡的派頭,還經常捏著粉紅色的韓國手機發簡訊發個眼迷離,我就很看不慣她。經常想要教育她。但其實我也不比她好多少,*灰絲買了無數雙,要搭配七厘米漆皮水晶坡跟鞋,用我哥們的話說,“五十步笑五十步”。問題是步子大小不一樣啊;但方向是一樣的,都是走投無路的下場。那比如說我男朋友的妹妹,那天我陪她去買書,幫她選了一本卡波特的《蒂凡尼的早餐》,告訴她這也是言情小說,但是是美國現代著名文體家的代表作。她一聽是言情小說,本來還有點興趣的,但一有文學史地位,就不要看了。然後,她除了那些垃圾愛情故事,不小心挑中一本巖井峻二《情書》,我看見,表示了肯定,還告訴她有同名電影可看。結果她因為我肯定了這本書,就立刻換了一本。一定要選的全都是垃圾才肯罷休。這些小丫頭片子,沒出息,還不聽勸,一旦發現有一丁點兒絕處逢生的可能,都要立刻消滅乾淨。這種時候,我覺得金剛那個大拳頭捶胸脯“梆梆”響的形象真是生動,周星馳揸開手指摳緊下門牙的動作,實在是不誇張。
當初我們的大學老師大概也是這樣被氣得要發瘋的。想想看,中文系近百號人,學個文學史,要寫幾個讀書報告,那麼多大好的作品值得細讀分析:中古的不認真思考盛唐氣象,要去研究唐人傳奇裡面的女性主義傾向,近現代的不好好讀完長河文學,偏要從李金髮的翻譯體裡找出意象派的中國製造,當代的不考察樣板戲,卻去抱著陳染林白要分析出些現代性和語言顛覆……這種固執,是無論怎樣軟硬兼施都沒法挪動半點的固執,因為這是最堅定的那種固執,是愚蠢的固執。
後來,我有個朋友對我說:讀書人最愚蠢。因為他們讀了那麼多書,還那麼愚蠢。這個話我最喜歡。大概就是從那時候起,我開始開點竅了。就是知道自己很蠢了,還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那多半是和我有相通之處,也比較蠢。所以我現在要跟人推薦什麼東西,那一定要先說明背景:我不知道這個什麼東西好不好,但知道這個什麼東西和我氣味相投。不要扯遠了,繼續說讀書人愚蠢的話,接下來我就想到:中文系的人最不懂文學,因為他們學了文學史還不懂文學。陳染的毒是非文藝愛好者不會中的。
我今天費了好大的勁找到陳染的作品來看,真可怕,原來我大學的時候居然看這樣的書。原來我大學的時候,大家都熱衷於看這種書。比如這一段我還有印象:
“我從小就有一種特殊的消解、轉移或忽略事物悲劇成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