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和南溫都拉騎兵抵近盛京,所以增援了溪水臺六百人。
援兵的到來,似乎沒有起到什麼作用,經過一個半小時的進攻,史柳成功地拿下了溪水臺。
溪水臺,在戰略位置上雖然不太重要,但是,這裡是重要的原料產地,出產優質的煤炭和高品位的鐵礦石。
所以,這裡就有許多冶鐵作坊。這裡的生鐵,自然就成了史柳的主要戰利品。
其這裡還出產一種被稱為白煤的煤炭,熱值非常高,是戴植指名要的燃料。
溪水臺距離盛京約一百五十里,在運輸上,也具有一定的優勢。
除了溪水臺,靠近盛京的地方,都不出產煤炭。
煤和鐵,目前正是兵工廠最需要的兩種主要原料。
所以,拿下了溪水臺,對於北海志願軍來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天後,賈珉率領大部隊,到達距離盛京約五里地的關向屯,戴植的兵工廠,就設在了這裡。
在這裡留下了第三旅之後,長安的兵馬和柳芳等的兵馬,合為一處,一共將近一萬人。駐紮在距離關向屯五里遠的陳家集。
三萬韃靼人騎兵,則駐紮在距離關向屯八里遠的李家集。
趙大海和特米爾等人的南溫都拉兵馬,一共一萬一千多人,則駐紮這盛京北部的老虎臺。
與此同時,衛若蘭和賈璉的第四旅,已經從首山前移,也抵近盛京。在距離盛京八里遠的大米屯駐紮。
至此,賈珉一路的兵馬,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對盛京形成了合圍之勢。只留下了西面,是盛京可以跟松山堡、寧遠連線,進而通往山海關的通道。
賈珉則跟著第三旅,留在了關向屯。
因為這裡處於自己幾支部隊的中間地帶,在指揮上,要方便些。
這個時代,無線通訊和有線通訊都談不上,指揮軍隊作戰,要想傳達資訊,一般有三種方法。
一是透過傳令兵口頭傳達,由於距離和速度的原因,效率比較低。有的時候命令還就沒有傳達到,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二是用旗語,也就是使用令旗。這種方式,速度倒是夠快,但是受距離的限制。
三是使用鼓聲,也就是鼓語。但也受距離限制,還時常受到敵人的干擾。
受到通訊的限制,一個指揮官能夠指揮的軍隊,其實是很有限的。
多數時候,能夠有效地指揮和控制五萬軍隊,就是上限了。
當初韓信跟劉邦說,他可以指揮十萬軍隊,劉邦立刻把他視為神人,就是這個道理。
至於大兵團作戰,當然也是有的。但是,那樣的話,就得靠事先約定了。
如果因為出現了某種偶然事件,導致一路兵馬不能按著原計劃行動,其實是很難及時做出調整的。
賈珉留在關向屯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兵工廠和他從高麗弄回來那些物質都在這裡。這是他攻打盛京,乃至於今後進攻帝都的根本。
到達關向屯三天後,各路指揮官齊聚關向屯,在這裡分析了目前形勢,制定了作戰計劃,準備在十天以後,開始進攻盛京。
進攻的任務,由南北溫都拉騎兵、趙大海、長安公主以及陳也青第三旅的一部分組成。
賈璉的第四旅。則向盛京西部移動,在臺山一帶行動。
台山是寧遠、松山堡通往盛京的必經之路。他們的任務,就是在這裡監視西部之敵,必要的時候,將在這裡阻擊增援盛京之敵。
散會後,各處將領當天就回到自己部隊。
第三天,衛若蘭和賈萍從盛京城裡偵察回來了。
“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不是計劃明天才回來麼?”
賈珉覺得,一定是發生了新的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