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盡忠?你向誰盡忠?老三?呵,他能折服你,我不信!&rdo;皇帝道。
&ldo;不管皇上信不信,我都是在幫三皇子成大事。&rdo;李洪文道。
&ldo;幫老三做事,不代表你是老三的人,說吧,你究竟是誰的人。&rdo;皇帝冷靜下來了,也看清楚了。
他原以為自己看錯了人,李洪文只是個背信棄義的小人。
可現在看,顯然不是,李洪文是個忠臣,只不過效忠的不是自己而已,也不會是老三,他還沒那個能力,折服這一頭猛虎。
說話的工夫,油已經潑好了,李洪文接過火把,滿意地轉身,看了一眼皇帝,就走到武王面前,&ldo;請王爺裁決。&rdo;
皇帝一震,&ldo;原來是你,也對,不是你是誰!&rdo;
武王,一個世襲罔替的爵位。和壽王一樣,都是□□冊封,不能更改的爵位,只要大周還在,他們就世世代代享王爵供奉。
武王是□□庶出二子,當天下的時候也是戰功赫赫,在和太宗爭皇位的時候落敗,但他依然被封為了武王,世襲罔替。
之後的三代帝王都沒對武王做什麼,但都限制了他的權利,不像壽王,從一開始就是宗令,世襲到如今。
也不像康王,原是□□嫡長子之女,長公主之子,被太宗過繼到嫡長子一脈,雖不是世襲罔替,但每代帝王都會為其加封,讓他的爵位一直是親王爵。
並且,在此基礎上,康王是可以參與朝政的,上一任康王做到了封疆大吏,而現任康王,自己選擇了刑獄司這個位置。
壽王和康王都是備受歷任皇帝信賴的,與此相反,武王就是一直被防備的。
但除此之外,也沒有對他做什麼,只是不讓掌權而已。
這麼多年下來,皇帝早就忘記了還有這麼一號人,沒想到今天跳了出來。
&ldo;你是想自己謀反上位呢,還是扶持老三?&rdo;皇帝臉色緊繃。
&ldo;自然是扶持三皇子。&rdo;武王斬釘截鐵的道。
皇帝深深地看著他,&ldo;你和老三有什麼關係?或者說,你和淑妃有什麼關係?&rdo;
皇帝確信,武王不可能臣服於三皇子,除非他們關係匪淺,不然何必扶持老三,他完全可以選擇年紀更小的皇子。
有皇室宗親在,除非武王殺光他所有的皇子,不然武王就沒機會上位。
可真的殺光了,朝臣也不會放過他。
而且兩人很清楚,今晚的叛亂是皇帝所料未及的,先是太子不管不顧發瘋,緊接著三皇子和武王叛亂,這才讓皇帝被困住了手腳。
但這不代表他真的是綿羊,可以隨意殺了而不引起反彈。
至少皇帝手中還掌握了大部分軍權,那些將領只聽皇帝的命令。
皇帝是以為今晚盡在掌握中,這才讓他們一直在外,不代表皇帝手裡真的沒人了。
只要武王敢對他動手,還有殺光他所有的皇子,那武王也只能以自殺謝罪,不然那些將軍,肯定會帶兵回京逼宮。
武王笑了,&ldo;別拿齷齪的目光看我,我和淑妃不是你以為的那種關係。&rdo;
&ldo;那是什麼關係?&rdo;皇帝的眸色沉沉,所有人都低著頭,不敢看他的臉色。
&ldo;她是我女兒,親生的,所以三皇子是我外甥,我自然支援他上位。&rdo;武王說得鏗鏘有力,打破了其他人緋色的猜想。
原來如此,皇帝終於把所有的前因後果串聯起來了。
淑妃根本不是書香門第李家的女兒,是武王調換的孩子,更可能的是,李家人本身就是武王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