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元惠帝看著天幕朱標一系列的舉動,也是忍不住在心中默默的嘆了一口氣。
從天幕朱元璋對朱標的寵愛還有那一眾文武大臣對朱標的擁護,可以說,朱標這個繼承人的身份已經是不可動搖了。
而有這麼一個繼承人,將來的大明也不知道可以昌盛到哪種地步。
有這麼一個對手,別說反抗了,就只是想想都有一種喘不氣的感覺,實在太壓抑了。
這一刻,他只感覺老天真是不公,憑什麼這麼優秀的麒麟子不能生在他們元朝,憑什麼他朱元璋這個泥腿子能生下這麼優秀的兒子。
先不說,照這個情況下去,另一個元朝的結局也逃不過遠遁漠北,可現在出了這麼一個變態的朱標,就算是將來也沒有一絲可以復辟的可能。
除非,他們元朝也能出一個可以和朱標抗衡的人,若真是如此,他甚至願意把自己的位置讓出來,並且用心輔佐。
到時候,即便將來對,他們也有一戰之力。
……
大明境內!
諸多年輕的武將對天幕朱標的做法不是很瞭解,但那並不是他們該注意的。
在他們心中,如今至關重要的便是朱標親自批註然後送出去的那些兵法。
之所以稱為兵法,還不是因為那是教人如何行軍打仗的。
身為將領,他們天生就對指揮大軍行軍打仗充滿了嚮往,對兵書兵法很是感興趣。
尤其是,天幕的朱標天賦何其超群,有了他的親自標註,那些兵書兵法的含金量豈不是進一步得到升。
如果我們可以得到那些兵法,然後加以研讀的話,那將來的前途豈不是可以一帆風順了!
不過,看著天幕內無論是常遇春還是藍玉等人,在收到兵法和兵書之後,甚至都沒有開啟翻看。
反而是慎重的保管了起來,如此一來,他們連藉著天幕趁機偷學一點皮毛的機會都沒有了。
看著畫面滑過,他們知道自己心血和這個機緣失之交臂了,一時間心中只感覺一陣失望,彷彿現實中丟失了什麼重要東西一般。
天幕,在將一中兵書和兵法等送出去之後,朱標便開始了下一步的謀劃。
現如今,無論是朝中的文臣,還是朝中的武將,在收到朱標善意的同時也和朱標死死的綁在了一塊。
如此一來,坐穩繼承人的底蘊可以說是紮實無比了,那麼接下來,就只缺一個好名聲了。
雖然,如今的軍中無論是名聲還是天賦都已經得到了一致好評,但在朱標看來,這還遠遠不夠。
他所需要的不僅僅是軍中的,而是整個天下的。
而想要將自己的名聲打出去,憑藉單槍匹馬可不行,必須要有合適的人進行宣揚,如此,朝中那些德高望重的門客謀事便是不二人選。
所以,朱標的下一站便是拜訪這些所謂的門客,而千金自然也是為這些人準備的。
這些人中,最多的無非就是讀書人了,在這個亂世他們發揮的餘地並不是很多,因此建功立業基本是不可能了。
而為了維持生計,金銀對他們來說才是最實惠的。
因此朱標並不擔心所謂的文人風骨,畢竟生存面前,文人風骨也只能甘落下風。
再說了,如今自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無論是天賦還是能力都是空前絕後,讓他們出去誇誇自己,順帶宣揚宣揚自己的好,這種大實話也不算辱他們的文人風骨吧!
再看到朱標的下一站動向後,那些儒家文官臉色才堪堪好轉了一些。
要知道無論哪個朝代,天下門客中總有他們儒家的一席之地。
畢竟,單論耍嘴皮子和吹捧一個人來說,他們儒家敢說第二,諸子百家誰敢言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