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元帥府騎兵經驗豐富,何況在數量和組織上又同樣不如張天琳的騎兵。
張天琳部一個個馬兵管隊以麾下四五十名騎兵組成小方陣,從敵騎正面引誘返身騎射、在敵騎的後面追擊馳射,同時還有四面八方以騎矛向側翼展開一次次馳騁刺擊。
而在東苗騎兵隊被側翼刺擊遲滯之後,後面的馬隊更是衝上去抽出雁翎刀揮刀猛砍,隨後展開混戰,憑藉混亂中的兵力優勢用骨朵把他們一個個敲落馬下。
少量勉強逃出生天的明軍馬隊,也被元帥軍馬兵輕而易舉地驅逐到戰場外圍,當圍觀群眾去了。
楊正芳心裡憋屈得無以復加。
張天琳的馬隊表現得越好,他心裡就越憋屈。
若非祖寬率兵打糧,怎會讓他七千步兵落得如此下場啊!
但很快楊正芳心裡就不憋屈了,因為張天琳的中軍本部已經壓得越來越近,在雙方南北相距四百步的時候,鎮筸兵的外圍軍陣出現動搖。
在騷亂中,駐紮陣腳的傳令騎兵疾奔回還中軍,向楊正芳報告道:“楊帥,敵軍拉著重炮上來了!”
其實不是重炮。
張天琳在甘肅作戰時脫離輜重,打完那仗低階軍官都是馬兵出身,就沒幾個會使炮的,後來組建了大營,加入了明軍降兵,炮兵也不夠使。
元帥府給他提供的主要火力兵器是大量火箭,因此在火炮配置上是最弱的一個營,只有三門千斤炮、十門獅子炮,張天琳乾脆就沒把這些炮分配在各個百總大隊,由中軍的神器把總直接負責使用、運送、維修和管理輜重車輛。
這種火炮配備,不分南北,跟明軍的一個標準營也有不小的差距。
至少明軍一個千總或把總,擁有佛朗機將軍炮,而在小炮上更是能下沉到五十人的小隊就有一門。
但是鎮筸兵不一樣,他們使用的一直是小炮,畢竟山地作戰,不需要考慮超過二百斤的炮。
以至於別說元帥府的紅夷式千斤野炮了,就算二百斤的獅子炮,對鎮筸兵都能保持足夠的震懾力。
三輛千斤炮車被河西大馬拽著往戰場前線一坐,黃銅炮口往明軍軍陣所在方向一杵,急躁的情緒就開始在鎮筸兵的軍陣蔓延開來。
隨後極短的時間裡,楊正芳才剛登上軍陣裡的土山,只是朝被北邊瞭望了一眼,就在看見炮口閃爍火光的同時聽見震耳欲聾的炮響。
轟轟轟!
三聲炮響幾乎在同時響起,三顆七斤鐵球帶著尖銳嘯音在空中拽出一條黑線,轉眼越過四百步距離。
這個距離非常接近千斤炮的最佳射程,射擊沒有絲毫難度,炮口只需墊上一塊小板子,對準了就能讓炮彈準確落入陣中。
三顆炮彈,一顆划著拋物線轟在陣前十餘步,再度彈起越過壕溝,撞進軍陣前堆起的土牆上,碾著將半人高的土牆旋飛大半;另外兩顆炮彈則落入陣內,一顆砸在拉車戰馬的頭上,馬兒都來不及嘶鳴腦袋就被砸進脖子裡。
最後一顆炮彈則準確地滾落在密集的人群中,像撕開紙片般破開重甲,頃刻間帶起蓬蓬血雨,三次彈跳碾出一條血路。
這玩意兒可不是鳥銃或擎電銃那種小口徑火槍,就連楊正芳心裡都打突突,有炮打沒炮,基本上就決定了他們落敗只是時間問題。
但楊正芳不能接受失敗。
因為他們背後是渭河,那小船搭起的浮橋根本不能供潰敗計程車兵爭相逃竄,被擊敗的後果就是他們將被敵騎驅趕到河裡淹死。
除非……關寧軍能在兩個時辰內趕回來。
其實這時間都多餘,祖寬所率的關寧軍此時離戰場很近,興平和咸陽距離他們的戰場都不過才十幾裡地,正散佈在村莊裡吃飯的遼兵甚至能聽見這邊傳出的炮響,就像聽見了天邊滾